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悬崖上的民族:?К人及其悬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99169
  • 作      者:
    黄华良, 李诗文编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僰人为什么要行悬棺葬?他们又是怎样把千斤重棺置于几十米的高岩的?本书由珙县洛表中学青年教师黄华良在老教师李诗文的帮助下,从2002年开始利用教学业余时间收集、整理、研究、编著而成。全书17万字,有景点、文物等彩色图片100多幅,另有作者绘制的地图5幅,分僰人、悬棺和附录三个部分,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了珙县僰人族源、僰人民族特征、僰人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展开
内容介绍
    《悬崖上的民族》作者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和亲自走访,深入研究了珙县的“僰人悬棺”,体现了僰和僰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可取代的特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戎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僰国也。《元和郡县图志》戎
  州,故僰侯国。——《通典·州郡六》
  噫吁兮!僰、倮、僚、苗无文字。千载难详当日事?幸
  有悬棺、岩画与芦笙,传说、铜鼓、风俗证其实。
  ——刘永言
  四川南部,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山峦起
  伏,千嶂叠翠,河流纵横,沟坝星罗棋布。特别是南广河上
  游流域那众多千仞峭壁上的具具悬棺,累累桩孔,幅幅虽年
  代久远却仍然色彩鲜艳的岩画,更为这片土地平添了无穷的
  神秘色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个充满无穷韵味和神
  秘色彩的地方,就是人称“僰乡”的珙县。关于珙县地名的
  来历,据《珙县志》卷首(序文新编)云:“珙本西南夷腹
  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日僰国。后为夜郎王所胁属,
  汉武帝使唐蒙略通僰道、取夜郎,置南广县于此,属犍为
  郡。蜀汉后帝又于此置南广郡,以南广县为首邑,晋及六朝
  皆因之。隋改南广为协州,唐改为珙州,又改因忠郡、扶德
  州。宋仅为羁縻巩州。元末明玉珍据蜀,于1362年改为珙
  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为珙县,隶于叙州路,路治在
  今宜宾市中区。六年,叙州路改为叙州府,治所依旧,仍辖
  珙县。十年珙县并入高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珙县,隶于叙
  州府。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高县复置为高州,珙县属叙
  州府高州辖领。”至今已六百余年。
  珙县自古就是僰人生存繁衍的地方,但明朝万历元年的
  一场战火,使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今
  天,我们只有通过他们留下的具具悬棺、幅幅岩画和洞穴建
  筑,来触摸这个叫“僰”的古老民族,从传说中勾画他们的
  音容笑貌。
  “僰人”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篇》,其记载
  是:“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之川,
  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说文·人部》:“僰,
  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华阳国志·蜀志》说:“僰道县
  东南四百里……本有僰人。”可见古代僰人居住在犍为地区,
  而僰道一带又为集中地。《叙府志·外记》谓:“珙县多僰
  人。”
  那么,僰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研究表明,僰
  人(都掌人)同百越、干越、夔越、百濮、僚人之间的关系
  非常复杂,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就是同一族
  源。
  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夔越、百濮、僚
  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有的学者认为
  僰人的民族发展来源,和百越民族有很大近亲关系。他们应
  该是从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逐步迁徙到宜宾的珙县、兴文
  地区的。这从悬棺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分布还可以辨
  出其密切的文化联系。
  有专家认为,百越人在古代被称作濮(古书上记载的
  僰)人,居住在吴越之地,后来因越国强大,统一了众多的
  濮人部属,被称为百越,或将其原始称呼相连仍叫濮越。据
  民俗学家研究,濮人和僰人同属一个民族,濮和僰在发音上
  可疑读bo、bu、po、pu,因而在语源上是一致的,历史也
  认为僰就是濮人。大致可以说濮、僰是同一个族源的民族。
  到汉以后,有关濮的记载就少一些。在文献中或被称为葛
  僚、僚、仡佬,明朝时被称为都掌蛮。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曾称川南南广河流域及滇东北行
  悬棺葬的民族为“土僚蛮”。珙县、兴文等地在明以前一直
  是“僰人”或称之为“都掌蛮”的民族聚居地域。“都掌
  蛮”,《元史》言其“本夜郎国西南夷种,号大坝都掌蛮,
  分族十有九”。明嘉靖《四川总志》言其“即僰人、羿(我
  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苗、倮(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是也”。经学者研究,从历史发展情况看,僰、僚、仡佬
  (仡僚)、葛僚、夜郎、都掌蛮等名称有一贯的继承性,实际
  上均指川南、滇东北行悬棺葬的同一民族。以上不同名称是
  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民族的不同称呼。或者说,“川南和滇
  东北地区行悬棺葬的族属就是春秋战国以来劳动、生息在这
  块土地上的僰人后裔——都掌人”。这一族属与我国中世纪
  僚人有关,而僚人与古代越人有密切关系。即便是在珙县、
  兴文居住的僰人,唐以后的文献也称之为“晏州僚”、“葛
  僚”、“刚夷恶僚”、“五年僚”等。这说明僚人和僰人在称
  呼上完全是一致的,僰人和僚人应该是同一个民族。
  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蒙默先生也认为,川南僰人自战
  国至明代一脉相承史不绝书,其为僰族是无可置疑的。但这
  个僰族究竟属哪个族系呢?不是白族也不是傣族,而是僚
  族。同一族称用于几个不同民族在历史上是不乏先例的。说
  川南僰人是僚族基于以下两点:从族称上看,僰、濮二字古
  代音同字通,早已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和顾颉刚所指出;而川
  黔地区的濮人实际就是僚人。如古代竹王夜郎的主要居民
  《华阳国志》说是“夷濮”,《后汉书》说是“夷獠”,《水
  经注》则既称“夷濮”又称“夷獠”,说明濮、獠二称只是
  同实异称。西南地区的彝族从彝文典籍的历史时期直到现
  在,都把古代僚人和现代仡佬称为濮。明代川南僰人都掌
  蛮,汉文献有时称为“夷獠”,而古彝文典籍则又称之为
  “都掌濮”,也都说明僰、濮、僚是同实异称。再就现可考见
  的明代川南僰人的风俗习惯看,他们用铜鼓、穿桶裙、行岩
  葬,而且凿齿,这些都是诸书所载西南僚人的习俗。
  有学者提出:“仡”为发语词,无实意,“佬”即
  “僚”,仡佬之名来源于“僚”,所以《行边纪闻》日:“仡
  佬,一日僚”;《贵州通志·土民志》引《嘉靖图经志》亦
  云:“仡佬,古称僚。”可见“僚”即仡佬之先民,唐以后,
  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仡佬”之名,或作“佬僚”、“葛
  僚”、“估僚”,均为仡佬之同音异字。
  另外,考古发掘的僰人骨架中普遍有凿齿的痕迹,《兴
  文县志》也有川南都掌人凿齿的记载。人类学考古和文献资
  料都说明,都掌人与中世纪僚人有关,僚人与古越人关系密
  切。僰人——都掌人应是古代百越人的成员。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僰人
第一章 僰人族源
第二章 悬崖上的民族
第一节  悬崖上的民族
第二节  僰人其他特征
第三章 僰人兴衰史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僰人历史
第二节  明朝十一次讨伐僰人
第三节  为什么要剿灭僰人
第四节  主要战事
第五节  僰人归何处
第六节  平蛮碑
第二卷 悬棺
第一章 悬棺之谜
第一节  悬棺族属
第二节  僰人为什么要行悬棺葬
第三节  僰人是怎样把棺材送到高岩上去的
第四节  有关僰人悬棺的其他谜团
第二章 悬棺五次发掘和维修
概述
第一节  建国前的两次发掘
第二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发掘
第三节  2002年的维修保护和发掘
第三章 悬棺遗址
第一节  珙县悬棺遗址
第二节  其他地区悬棺遗址
第四章 悬棺岩画
第一节  珙县悬棺岩画基本情况
第二节  悬棺岩画的文化内涵
附录
附录一:平蛮碑
附录二:珙县境内其他旅游资源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