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保安族:甘肃积石山县大墩村调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687956
  • 作      者:
    杜鲜,彭清深主编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1956年~1958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到上千万字的资料,撰写出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书稿,整理调查资料300余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这次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进行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先河,为民族研究搜集与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时至今日,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 1949年以来大墩的行政建制
    1956年冬,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五工作队保安语调查组,选点大墩村进行保安语调查,当时大墩村共有保安族118户,602人。
    大墩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大河家区增设了六个乡,其中就有大墩乡。大墩村所属基层政权前后变更频繁。新中国成立以后,今县境内也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人民政权。其基本政权形式由民国时期区、乡、村的三级结构逐步演变为人民公社、生产合作社、生产队的三级结构,并最终过渡到乡、村、组的政权新结构,受辖于中共临夏县(州),并在各级党委组织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1949年8月至年底,大墩村属临夏县积石乡。1952年大河家成立保安族自治乡,后改保安族民族乡,下辖大墩。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后,大墩作为大河家人民公社属下的一个生产合作社,受大河家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撤市划县,重归临夏县。1980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次年9月30日,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县直属的民族自治地区。由甘肃三个特有民族(保安、东乡、撒拉)共同治理,大墩大队乃属大河家公社。1983年全县完成农村体制改革,公社改乡,保安三庄——大墩、梅坡、甘河滩均改为行政村。2000年11月25日,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大河家正式撤乡建镇。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第一节 积石山县和大墩村概况
第二节 大墩村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保安族的族称与族源
一、保安族族源
二、凄苦的东迁:从青海同仁到甘肃积石山
第四节 1949年以来大墩的行政建制

第二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一、地理环境
二、气候条件
三、物产资源
四、矿物资源
五、自然灾害
六、土地资源
七、水资源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大墩村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人口的自然状况
二、人口的素质状况
三、人口的行业结构
四、人口的婚姻状况
第二节 计划生育情况
一、国家对保安族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二、大墩村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三、节育情况
四、出生情况
五、生育观念的转变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情况
一、人口老龄化概况
二、大墩村老龄化的特点
三、大墩村老年人口的经济生活状况
第四节 人口的迁移流动情况
一、常住人口的基本状况
二、人口的迁移状况
三、人口的流动情况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基本经济情况
一、大墩村传统经济体系的变迁
二、经济结构与特征
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二、农业的经营方式
三、农业产业结构
四、劳动分工和农业栽培技术
五、农业生产水平(以1998年和2002年为例)
六、农产品的销售情况
七、劳务输出——亦工亦农的结合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畜牧业的经营方式与技术
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三、畜产品的销售情况
第四节 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生产门类和生产技术
二、保安腰刀的销售情况
第五节 商业贸易
一、传统贸易方式的延续和初级贸易市场的形成
二、大墩村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
第六节 收支
一、收入来源
二、支出项目

第五章 社会政治
第一节 政治结构与村务管理
一、村民委员会
二、村民大会
三、党支部会议
四、村妇女工作
五、宗教事务管理
六、村水电管理制度
七、代牧制度
八、村委会关于村子发展的打算
第二节 政治关系
一、族际政治关系
二、民族内部政治关系
三、村民内部阶级阶层划分
四、政治冲突
第三节 政治参与
第四节 政治沟通

第六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制度
一、传统婚姻制度的特征与变迁
二、现行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通婚规则
四、择偶方式
五、婚配条件
六、婚姻的成立
七、婚姻礼仪
八、婚后居住模式
九、婚姻的解除
十、性行为
第二节 家庭制度
一、传统家庭制度的特征与变迁
二、现代家庭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家庭结构
四、家庭人际关系
五、家庭中的性别角色
六、家庭规模
七、家庭的生育模式
八、家庭财产的继承

第七章 风俗习惯
第八章 生活方式
第九章 语言文学艺术
第十章 教育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
第十二章 宗教
附录: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