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族的形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370272
  • 作      者:
    李济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第一部科学研究中国人种学的著作,也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著作,主要收录了李济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论文开篇提出中国民族的形成问题,接着充分利用人体测量、古代典籍等资料作有力的论证。文中对中国人种作了“我群”和“你群”这一民族志的分类。从测量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入手,由中国历代族姓和筑城的变化归纳出“我群”规模、成分的演变和迁徙,并论述了“你群”的演变和整个中华民族迁徙的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民族主要成分有五:黄帝子孙、通古斯、藏缅族群、孟一高棉语群、掸语群。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民族的形成》主要收录了李济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论文开篇提出中国民族的形成问题,接着充分利用人体测量、古代典籍等资料作有力的论证。文中对中国人种作了“我群”和“你群”这一民族志的分类。从测量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入手,由中国历代族姓和筑城的变化归纳出“我群”规模、成分的演变和迁徙,并论述了“你群”的演变和整个中华民族迁徙的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民族主要成分有五:黄帝子孙、通古斯、藏缅族群、孟—高棉语群、掸语群。这是第一部科学研究中国人种学的著作,也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著作。
  此外《中国民族的形成》还就此一主题选入了相关附件和李济老年再论中国民族问题的演讲,既为读者加深对先生探讨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了辅助读本,也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汉代(C时期)以前,中国史家对于南方你群的民族研究颇不确切,故而这里基本上不考虑早于C时期的状况。不过,有一部文献值得一谈。公元前316年在秦国(该时期的七雄之一)宫廷中,张仪(当时的两位杰出外交家之一)与司马错(一位善战的将军)之间曾发生过一场辩论,其后果恐怕连这两位辩论者自己都始料未及。秦国地处现今的陕西和甘肃。它当时正执行对其邻国侵略的政策。对于采取哪一条进攻路线更为有利,两位谏议者持有不同看法。张仪认为最好是派兵伐韩(河南),而司马错则奉劝秦王先行征蜀(四川)。双方各自摆出自己的观点供秦王考虑,辩论由此而起。司马错的发言气势宏伟: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战国策·秦策一》)
  还应补充说明的是,后来司马错被派去征蜀并取得巨大胜利。秦国由此而致富。这使得日后的秦始皇有可能统一中国。
  但这里的重要之处倒不在于那次征服,而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根据上述记载,四川原先的土著居民是巴人和蜀人,他们在当时被视为蛮夷。直到公元前316年之后他们才被合并到我群之中。《后汉书》对四川“蛮夷”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说法。根据它的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汉书》卷116)
  另一段关于同一地区的一个同源部落(“板楣蛮”)的记载说到他们喜爱歌舞和打仗。他们是最早知道如何用竹制箭的部落。汉朝开国皇帝为开基立业而战时,他的一些最优秀的兵士便出自该部落。他们的舞步后来被汉朝宫廷正式采纳。诸酋长中有七个姓氏最为著名。但是还不清楚它与“南郡蛮”两支部落在多大程度上是彼此相关的。
  ……
展开
目录
李济关于中国民族及文化发展的初始的几点看法
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李济先生 张光直
一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博士论文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难题所在
第二章 :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第三章 :我群的演进:以城址衡量其规模
第四章 :我群的演进:在研究姓氏来源基础上对我群构成变化的评价
第五章 :我群的迁徙:一千五百年间的中国人口统计
第六章 :南方的你群
第七章 :1644年以前的三次北方大入侵
第八章 :现代中国人的整合
附录
附件一 我在美国的大学生活节录
附件二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附件三 罗素与青年李济 李光谟
附件四 李济致胡适的信
附件五 "三十余年前"的学生论文 李光谟
附件六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二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三中国人的种族历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