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焦天安门:共和国开国岁月之难忘事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93934
  • 作      者:
    张国星, 何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被我人民解放军占领,这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br>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诚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到北平共筹建国大计。全社会的精英们都来了,他们给共和国未来的蓝图最后定了稿。<br>    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展开
内容介绍
    《聚焦天安门—共和国开国岁月之难忘事件》诠释共和国领袖们开国奠基、建立政权、恢复经济、打破封锁、整党整风、实现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真实、客观地记录共和国领袖们初进红墙,建立巩固新中国的重大事件。<br>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被我人民解放军占领,这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诚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到北平共筹建国大计。全社会的精英们都来了,他们给共和国未来的蓝图最后定了稿。 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抗日战争胜利伊始,中国的民主势力就为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的理想而四处奔走、呼喊。1947年11月,蒋介石下令,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令其立即解散。民盟为了保存实力被迫宣告解散了。其它的民主党派也转入地下活动。中国革命发展到1948年5月,已处于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决战前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新的奋斗目标,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在这个号召中,中共中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宣扬。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信给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毛泽东在信中写道: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此项会议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5月2日,中共中央致电上海局,说明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讨论:甲、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乙、关于在反美反蒋斗争中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要求上海局通过华南分局和香港工委等地下党组织,征求各党派是否愿意派遣代表来解放区开会讨论上述问题。会议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拟在哈尔滨,开会时间拟在今年秋季。会议拟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联合发起,并且暂定了拟邀请来解放区开会的民主党派人士名单。中共“五一”号召发布后,得到了港岛各进步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5月5日,香港大公报社收到一份来自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联合通电。这些负责人包括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负责人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负责人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负责人李章达,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负责人谭平山,无党派人士郭沫若等联合通电全国响应五一号召。这些民主党派人士还向毛泽东发出响应的回信。信中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不仅向全国同胞和毛泽东表明态度,还相互组织起来,就中共五一号召召开座谈会讨论。中共中央香港局和上海局,也积极地与各民主党派接触,交换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意见。1948年8月1日,毛泽东复电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表示: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无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关于召集此次会议的时机、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项,希望请大家及全国各界民主人士共同讨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诚和谦虚溢于言表,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深受鼓舞,在收到毛泽东复电后,他们进一步具体讨论新政协问题。由于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上的胜利,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无与伦比的威信,港英当局对港岛上的进步民主活动的限制,不得不放松,港岛的新政协筹备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起来。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对此作了大量报道。1948年11月2日,英国的《德臣西报》发表了李济深答记者问。李济深是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时任民革主席,他在国内外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当国民党行将分崩离析之时,各种反动势力都想争取他,以此作为政治斗争的资本。现在,李济深公开发表讲话,阐述对时势的具体看法,无疑令世人瞩目。李济深针对蒋介石划江而守,再造南北朝的企图这样说道:“我以为南北朝的局面是不可能的,蒋政权的崩溃一定是全面的崩溃,因为这一战争是全国人民对独裁的战争,全国人民都反对这个反动政权。”李济深还表示了他对中共的信任。他说:“新政协的范围很广,连蒋管区人民团体、工商界、大学教授,都欢迎派代表参加,即使是蒋管区的军人、地方政权,只要有事实行动表现,他们接受我们的看法,同意我们的原则,都可能被邀请参加政协。”11月和12月间,李济深又两次接受了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和法国新闻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李济深重申:“新中国的建设诚然需要西方国家的帮助,特别是重工业的机器,不过必须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就宁可不要西方国家的帮助,我们决不可能因为取得西方国家的机器而损害自己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开国奠基<br>一、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br>1.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r>2.毛泽东绘制新中国的蓝图<br>3.亲苏远美一边倒<br>二、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协<br>1.响应五一号召<br>2.筹建新中国<br>三、盛大的开国大典<br>1.宣告新中国诞生<br>2.开国大典<br>3.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r>第二章 建立各地地方政权<br>一、彻底消灭残余敌对势力<br>1.解放海南岛<br>2.金珠玛米入西藏<br>3.共和国最后一战<br>二、建立各地地方政权<br>1.军事管制是新中国最初的政权形式<br>2.地方各级政权的建立<br>三、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br>1.自治而非自决,单一制而非联邦制<br>2.大量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br>3.壮、回、藏三大少数民族有了自治“家园”<br>第三章 奠定新中国的家底<br>一、接管城市和没收官僚资本<br>1.妥善接收和没收官僚资本<br>2.企业改革和肃清帝国主义势力<br>二、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br>1.关于土改中几个问题的争论<br>2.适合中国情况的土地改革路线政策<br>3.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br>三、统一国家的财政经济<br>1.中财委成立<br>2.对投机商的两次毁灭性打击<br>3.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br>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br>一、争取国家财经好转<br>1.做好八项工作和不要四面出击<br>2.交通、能源重工业是恢复的重点<br>3.主要工商业城市恢复生机<br>二、调整工商业和私营金融业的改造<br>1.调整工商业<br>2.国内外贸易事业的发展<br>三、农业恢复<br>1.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br>2.休养生息、组织起来<br>3.“铸剑为犁”<br>第五章 清除直接的敌对分子<br>一、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br>1.对反革命分子不能宽大无边<br>2.毛泽东亲自坐阵指挥<br>3.轰轰烈烈的镇压斗争<br>二、新中国大规模的剿匪斗争<br>1.匪情逼人,中央决策大剿匪<br>2.在解放全国过程中对土匪的第一次清剿<br>3.重点清剿<br>4.坚决消灭一切残存土匪<br>三、打击台湾当局的军事窜扰<br>1.挫败国民党军对沿海和边境的突袭<br>2.打击国民党军的海上窜扰<br>3.打击国民党军的空中袭扰<br>4.首次炮击大小金门诸岛<br>第六章 扫除社会丑恶现象<br>一、新中国的禁毒壮举<br>1.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br>2.共和国向毒品宣战<br>3.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br>二、《婚姻法》颁布的前前后后<br>1.制定新婚姻法的讨论<br>2.新《婚姻法》的诞生<br>3.改革旧婚姻习俗,贯彻新《婚姻法》<br>三、新中国的宗教改革运动<br>1.天主教独立自主办教会<br>2.基督教发表“三自宣言”<br>3.废除封建特权,佛道界开始民主改革<br>第七章 科教文卫的改革<br>一、对旧文教事业的改造<br>1.改造旧有文教事业的方针<br>2.公立、私立、教会、学校的接管与改造<br>3.改造思想,建立新学制,调整各校院系<br>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br>1.“脱裤子割尾巴”<br>2.一石激起千层浪<br>3.值得庆贺的新气象<br>第八章 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br>一、整党整风和精兵简政<br>1.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br>2.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整党<br>3.国家机构的整编和精简<br>二、“三反”运动<br>1.毛泽东的决心<br>2.务使每天都有收获<br>3.要将注意力引向搜寻大老虎<br>4.宽严结合抓紧审理定案<br>三、“五反”运动的起因和斗争策略<br>1.毛泽东要抓不法资本家的“小辫子”<br>2.大中城市“五反”斗争迅速展开<br>四、处决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br>1.贪污巨款一百七十一亿元<br>2.枪毙刘青山、张子善<br>3.“巨型爆破”的效应<br>第九章 走出国门<br>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苏友好同盟<br>1.毛泽东访苏<br>2.搞个好看又好吃的东西<br>3.同盟关系的全面发展<br>二、五十年代前期的中美关系<br>1.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br>2.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br>3.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同美国的斗争<br>4.中美会谈<br>三、新中国初期的周边外交<br>1.外交“一边倒”,援朝援越抗美法<br>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国际社会<br>3.冲出西方所布“铁幕”,万隆会议展风度<br>第十章 捍卫新生的共和国<br>一、百万志愿军海外大决战<br>1.毛泽东要帮助朋友<br>2.中国人打出了威风<br>3.和约签字<br>二、援越抗法战争<br>1.胡志明秘密访华<br>2.军事顾问团赴越<br>3.协助组织指挥大规模反攻战<br>三、新中国反封锁、反禁运<br>1.杜鲁门政府反共“遏制政策”溯源<br>2.美国政府挟制联合国以售其奸<br>3.封锁禁运政策的破产<br>第十一章 政治制度的完善<br>一、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br>1.普选制度开始实行<br>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r>3.一届人大期间的几次会议<br>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r>1.毛泽东的治国靠民主<br>2.斯大林关注,毛泽东修改,全民讨论新宪法草案<br>3.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br>三、人大召开后的人民政协<br>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会议<br>2.人大召开后的政协<br>第十二章 粉碎高饶反党集团<br>一、修改税制引起的风波<br>1.新中国税制的修正<br>2.毛泽东批评薄一波<br>3.毛泽东承认错误<br>二、粉粹高岗饶漱石的反党阴谋<br>1.高岗、饶漱石其人<br>2.高、饶勾结,伺机发难<br>3.高、饶的结局<br>第十三章 反胡风、潘扬事件和肃反<br>一、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运动<br>1.左翼文坛上的历史纠葛<br>2.三十万言上书<br>3.对胡风思想的全面批判<br>二、潘汉年、扬帆“罪案”<br>1.突然发生的“潘扬事件”<br>2.潘汉年一生<br>3.扬帆被捕及往事种种<br>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br>1.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br>2.发动肃反运动的决策和部署<br>3.肃反运动的成果<br>第十四章 建设一支国防军<br>一、总的战略考虑<br>1.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任务<br>2.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br>3.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br>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br>1.精简整编,建立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体制<br>2.改善武器装备,完善各种管理体制<br>3.军队管理进入规范化<br>三、培养军事人才<br>1.改建新建军事院校培养正规化、现代化人才<br>2.提高全军综合素质<br>第十五章 学术文化界的起伏<br>一、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br>1.风起于青萍之末<br>2.导火索连通的政治意向<br>3.斗争向各个学术文化领域扩展<br>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前前后后<br>1.迫切需解决的问题<br>2.调查研究,起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br>3.贯彻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精神<br>第十六章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r>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br>1.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背景和原因<br>2.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的过程和内容<br>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和结果<br>二、工业化的目标和道路<br>1.原有的基础<br>2.15年的目标<br>3.工业化的道路<br>三、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工业化基础的奠定<br>1.一五计划的编制<br>2.毛泽东主张“施大仁政”<br>3.陈云主持敲定计划草案<br>4.以苏1联援助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建设<br>第十七章 三大改造的完成<br>一、个体农业的合作化运动<br>1.农业互助合作的由来和发展<br>2.“停、缩、发”方针<br>3.农村迅速合作化<br>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r>1.改造方针的确定<br>2.加快改造步伐<br>3.手工业合作化后升级过快<br>三、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br>1.中央着手解决私人资本主义问题<br>2.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工业<br>3.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