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午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强行要求进入仅距北平10多千米的宛平县城搜寻。当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我守军拒绝后,便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宛平县城。我守军忍无可忍,在卢沟桥边奋起自卫,全面抗战由此爆发。
1937年7月11日,日本近卫首相、杉山陆相、米内海相、广田外相、贺屋大藏相等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增兵5个师团,企图一举侵占我华北地区。同时,日本军令部与参谋本部为了配合其陆军在华北的行动,制定了《华北作战海陆军航空协定》。该协定的重点是要摧毁我空军力量。在华北方面作战由陆军担任,在华中、华南方面由海军担任。
在日本陆军大举进攻华北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其中,上海市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进出口贸易港口,也是东亚的金融贸易中心。优良的港口和京沪、沪杭甬铁路的交汇,又使上海成为通往国外与内地的枢纽和守卫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1·28”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而日本在“1.28”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了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7月17日,日本驻上海的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在给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报告中就说过“如果局限战域,则有利于敌方兵力之集中,深恐将使我方作战困难……为制中国于死命,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5年增印,第284页】后来,日军参谋部给日本天皇的上奏中也露骨地说侵占上海的目的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
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驾车强闯虹桥机场被击毙。日方立即动员驻沪海军陆战队和日侨义勇团备战,并将军舰30余艘集中吴淞一带,陆军亦开始向上海调动,准备对我发动进攻,上海战云密布。
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认为上海战事已不可避免,但仍试图以“外交方式”为主解决,同时也作出了在上海与敌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决定。中国政府随即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密令驻防京沪沿线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立即率部开赴上海周围布防。同时急令该军驻西安的第3 6师火速向上海开进。8月12日,第87师主力进驻杨树浦一线,第88师进入闸北、虹口公园以北一带布防。
就在中国军队秘密集结,尚未完成最后准备之时,日本抢先打响了淞沪会战第一枪。8月13日3:00许,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衅,日海军舰艇也立即炮击上海市区。9:00时,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闸北、虹口,中国守军第88师予以还击。l 5:00,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又被中国守军击退。“8·1 3”事变就此爆发。由长谷川清为司令、“出云”号为旗舰的日本第3舰队进入上海海域。
战役开始后,中国陆军第87、88师对日海军陆战队据守的据点发动了凌厉的攻势,空军为支持陆军的攻势,于13日下午颁布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全面抗战的战火从华北烧到了华东。历时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拉开了序幕。
淞沪会战之初,中日双方在上海战区投入的空军兵力是:中国空军重型轰炸机6架、轻型轰炸机36架、驱逐攻击机97架、侦察机51架,共190架,随后增加到222架。日军海军航空队轰炸机80架、战斗攻击机38架、侦察机12架、运输机1架,加上日本陆军航空队独立飞行团第6中队的9架侦察机,共140架,随后增加到250架。在总体上日本空军占绝对优势,但在淞沪战场中国空军在兵力上曾一度略占优势。由于“8·13”事变之初,国民政府虽然有抗战决心,但是对日本的军事势力尤其是空中力量的持续作战能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没有意识到我中国空军将要面临的重重困难,也没有一个持续、有远见的空军作战方略,因此甫一开战,我中国空军便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试图以全国空军绝大部分兵力投入淞沪战场,配合地面部队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一举将其赶下海。
P.8-9
展开
一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人们总会把目光投向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岂不知在反抗法西斯的战争中,在中国的天空上,中国空军与日本法西斯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生死战。本书将向您讲述中国空军不畏强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