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黎明前的黑暗<br> 衡阳失守后,琼瑶一家不得不走上了逃亡的路,她平生第一次听到了汽笛的狂鸣,也第一次乘上火车。琼瑶在《我的故事》一书中,她详细描述了当时的“难民火车”:<br> “那难民火车上有上…中…下三等位子。“上”位是高踞车厢顶上,坐在那儿,无论刮风、下雨、大太阳,你都浴在“新鲜”的“空气”中。白天被太阳晒得发昏,夜晚被露水和夜风冻得冰冷。至于下雨的日子,就更不用去叙述了。“中”位是车厢里面,,想象中,这里有车厢的保护,没有风吹日晒雨淋的苦恼,一定比较舒服。可是车厢里的人是地地道道的挤沙丁鱼,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混杂在一个车厢中,站在那儿也可以睡着,反正四面的人墙支撑着你倒不下去。“<br> 琼瑶一家的目的地是桂林。逃到桂林,可是一进城门,就惊呆了,满城都是各路驻军,在当局无计划的“疏散”命令之下,医院饭馆纷纷停业,人们流离失所。琼瑶一家只得向贵州方向逃难。此时,正面战场的恶梦还在持续。一向安全的西南大后方转眼间变成了战场。<br> 9月,日军从湖南攻入了广西。桂铁路沿线城池连连告失,使柳州成了临时避难所。大量难民和南迁的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纷纷拥入柳州,使市内人口暴增。当日军发动桂、柳作战时,人们又纷纷向外逃。柳州火车站上整天人山人海,行李堆积如山,《大公报》报道:“日来列车秩序极乱,马桶浴盆与乘客争登,小鸡小鸭与物资抢位。” <br> 1942年:外面吹来的风 <br> 过了春节,燕京大学的英国经济学导师教授林迈可告别了动荡的生活,开始为八路军平西根据地的电台工作。上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林迈开迅速逃出北平穿越日军封锁线,进入平西根据地。<br> 安定下来后,林迈可开始到电台工作,他在《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记述说:我逃出北平时带了一只万能测量表和一支计算尺,结果它们成了这个根据地仅有的一类宝贝工具。<br> 2个多月后,林迈可离开平西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驻地。一路上,林迈可参观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作为经济学导师,他特别留意到八路军的流动后勤队。此时,边区的赋税主要靠农民交粮食,没有粮站的村子,农民要负责把税粮送到地方粮站去。林迈可在文章中写道:每个单位的流动后勤干部,带着发放的各种定量为半天七两的“粮票”到各村筹粮。不管到哪个村,他都可以靠这种粮票从村委会换到食品,而村民们也更喜欢这种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只要上交一小片纸就行了,这片纸能证明他们纳了税,而无需自己再运送粮食到粮站。<br> 在司令部驻地吊儿村,还有一个人称“国际饭店”的地方,这里住着好几个从北平逃出的外国人。他们是奥地利人傅莱大夫,法国人乌尔曼,纽约花旗银行北平分行的经理霍尔,德国姑娘布兰尼可等。<br> 熟悉无线电的林迈可很受欢迎,他自愿担任通讯部的技术顾问,给部队技术人员讲授无线电,还对一些旧的发报机进行拆卸和重新改装。林迈可在书中写道:所有的零件,有些是从缴获的日本机器上拆下来的,但大部分来自走私的商人,商人们为了牟取暴利,甘愿去冒风险。<br> 通讯部也开始采用英文传输信息,英文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汉字一个数码措了,就会出现麻烦。林迈可在文中记载了一个新华通讯社的趣事:毛泽东主席在讲话中用了成语“取信于民”,而晋东南根据地接收电文时,把这四个字的16个数码搞错,译成“由雾出宝”,地方报纸编辑对此面目全非的文字未加深究,却写出一篇社论来解释“由雾出宝”的深刻内在含意。<br> 在这里,供给部还给林迈可发了过冬的棉制服,棉制服包括黄色棉上衣、棉裤和一件棉大衣,除非遇上刮风天气,这些服装是很暖和的。后来林迈可去延安,他发现延安气候要冷得多,风也大得多。这里发的冬衣是皮袄、皮裤和皮大衣,羊毛朝里,皮子夹在棉布和衬里之间。服装上没有军衔和徽章,但干部的衣服做的较好,可以分辨出来。同样羊皮衣,干部的全是长毛羔皮,衬里是绿的。
展开
——陈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