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述庆南京设行辕
南京自古是东南重镇,扼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交通咽喉要道,又有钟山和长江天堑为天然屏障,素有“龙蟠虎踞”之称,历史上曾有九朝在此建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短短20多天。清朝政府在各地的统治纷纷崩溃,中国东南的上海、苏州、无锡、镇江、海州、淮阴等地迅速脱离清廷,宣告光复。
当时驻防南京的清军兵力是:新军第九镇(师)十七协(旅)三十三、三十四标(团)等部,共约5000余人,统制(师长)为徐绍桢;江防营,又称旧军,军统是张勋,统辖有步马兵23个营,该部总兵力虽不及新军,但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两军在政治上泾渭分明,新军倾向革命,旧军则趋于保皇,两军驻于一地,一向互相鄙视,水火难容。
武昌起义后,九镇官兵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响应,与江防营剑拔弩张。清两江总督张人骏早已察觉到九镇的异动,遂将九镇官兵全部调出南京,驻防于东郊数十里外的秣陵关。九镇官兵一出南京,即于11月7日返攻南京。因官兵们的子弹大部分被清军收去,每人只留下三颗,在经过一番激战后,弹尽粮绝,只得败退镇江一线。
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得知南京战况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南京。于是,通电已光复的各省,火速派兵增援,组成江浙联军,并推原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各路人马。各省接电后,以革命大局为重,纷纷向南京派兵。只十多天功夫,就集结了苏军司令刘之洁部、浙军司令朱瑞部、镇军司令林述庆部、沪军司令洪承典部、粤军司令黎天才部、皖军柏文蔚部、扬军徐宝山部、江西民军、广西民军。以后吴淞军政分府光复军、沪军女子敢死队、浙军敢死队等部又陆续到达。江浙联军总兵力,达3万之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