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4041936
  • 作      者:
    张海鹏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通史》是中国社科院“十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也是唯一一部完整地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的学术专著。该书改变过去单纯政治史的传统模式,以革命范式为主,以现代化范式的补充,全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历程。该书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其中许多重要史料是近年来新发现并首次披露),吸收港、台及国际研究的新成果编纂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7月28日,中华学生废约同盟在北京成立。同日,上海市民对外协会、上海市民协会、机器工人俱乐部、店员联合会、各马路联合会、工团联合会、中华学生联合总会等30余团体联合发表废约宣言。8月13日,成立上海废约运动大联盟。此后,反帝废约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湖南、天津、武汉、济南、广州、青岛、杭州、太原、保定、江西、四川等省市相继成立反帝大同盟。反帝废约的怒潮几乎遍及全国。
  为了壮大反帝运动的声势,北京反帝大联盟向全国发出倡议,以9月3日至9日为中国反帝国主义运动周,以签订辛丑和约之9月7日为国耻日,呼吁全国同胞届时降半旗吊国耻,举行全国大示威,抵制外货。在运动周内,全国各地的反帝联盟普遍举行群众集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反帝宣传活动。9月7日,广州各界100余团体7万余人举行反帝大会和示威游行。上海、武昌、济南、天津、杭州、长沙、太原、哈尔滨等城市均于是日举行了各种反帝废约的宣传纪念活动。全国反帝废约运动达到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与五四爱国运动中“打倒列强”的口号相比,“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具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反帝运动中,宣传舆论将“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与其政府区别开来,指出反帝国主义只反对其统治阶级,而不反对其人民;又指出“帝国主义的国家,不单是中国人的敌人,又是各弱小民族的仇敌,也是英美日法的农人工人的仇敌”。①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中,尚处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站在运动的前列。各地反帝联盟的发起者和领导成员中,常有中共党人参与其间。中共中央还通过《向导》不断发表评论文章,给运动以理论指导。国民党亦积极支持了这场运动。运动的参加者虽然十分广泛,但运动主要在城市精英阶层中展开。农民固未参与,即城市工人和普通市民亦基本上没有参加。运动的形式主要以舆论宣传为主。运动的目标虽十分明确,但运动的发起者显然并未指望通过这场运动达到废除不平等条约之目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国民党改组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一节 改组前的国民党
第二节 苏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早期接触
第三节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节 国共关系的初期形态

第二章 广州国民政府与南方军政格局
第一节 黄埔军校与党军的创始
第二节 大元帅府与革命基地的奠立
第三节 国民政府成立及其初步建制
第四节 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和军事
第五节 两广统一与革命基地的巩固

第三章 北京临时执政政府与北方军政格局
第一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
第二节 临时执政政府成立
第三节 善后会议
第四节 国会的衰亡
第五节 国民军的崛起
第六节 军阀之间的循环混战

第四章 五州运动与反帝高潮
第一节 反帝废约与国民会议运动
第二节 从惨案到运动
第三节 北京政府的对策
第四节 五州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省港大罢工

第五章 国共纷争:南方革命阵营的分化
第一节 弹劾共产党案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
第三节 戴季陶主义
第四节 西山会议派
第五节 国民党二大与沪粤分裂
第六节 中山舰事件
第七节 整理党务案

第六章 北伐战争:北方形势与南方的胜利
第一节 北伐前夕的北方形势
第二节 国共对出师北伐的歧见
第三节 从广州到武汉
第四节 从南昌到沪宁
第五节 南北地域观念与宣传战

第七章 从迁都之争到宁汉分裂
第一节 迎汪复职运动
第二节 左派问题论争
第三节 迁都之争
第四节 南昌与武汉的对峙
第五节 “四一二”反共清党

第八章 南北三政权的鼎立
第一节 北京政府
第二节 武汉政府
第三节 南京政府

第九章 国共两党的组织形态
第一节 国共两党的党员构成
第二节 从“容共”到“容国”

第十章 急风骤雨:工农运动
第一节 工人运动
第二节 农民运动

第十一章 三大政党的“革命”观念及其政治文化
第一节 从“一党独革”到“多党竞革”
第二节 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第三节 “革命”与“反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