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迁京清王朝的肇基者努尔哈赤曾先后两次迁都,分别为天命六年(1621年)由赫图阿拉迁往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由辽阳迁至沈阳。这两次迁都,都是从扩大势力逐鹿中原的长远战略出发,属于积极进取的行为。而顺治时期福临的迁京打算,其目的与此相比则有天壤之别。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问,郑成功以“招讨大元帅”的名义,请张煌言为监军,统率17万水陆大军北伐,意欲一举荡平江南,再取北京,完成抗清复明大业。郑军“旌旗蔽日,樯桅列江”,沿长江直破瓜州、镇江、京口等24个州县,并兵临南京城下,将其团团包围。江西、浙江等省也纷纷响应,一时在江南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清高潮。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年轻的福临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弄得惊慌失措,既忘了皇帝的身份,更忘了祖宗的勇武精神,只觉得满汉民族尖锐的矛盾不好调和,于是打算将都城迁回盛京(沈阳)以避其锋。孝庄对福临这种草率懦弱的想法非常生气,当面叱责他胆怯怕死,竟然要如此卑怯地丢弃祖宗功业。太后的镇定和叱责,使福临自惭形秽,羞极而怒。“他拔出宝剑,宣言决不变更意志,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为表明血战到底的决心,他挥剑劈碎御座,扬言任何人胆敢劝阻就同此下场,连孝庄和皇帝奶妈李氏百般规劝也无济于事。最后颇受福临尊重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接受众臣敦请,冒着被剑劈的危险,挺身进谏,力陈贸然亲征的利害,才使福临改变了亲征的主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