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了明朝就明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18053343
  • 作      者:
    王春瑜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春瑜,江苏省建湖县人。1937年生于苏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3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元日明清史专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讲师。197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 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明史论丛》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主要研究明代政治史、社会生活史,并研究清初及其他王朝商业经营史、政治史、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历史学概论》、《明代宦官》(以上合著)、《“土地庙”随笔》、《明朝酒文化》、《明清史散论》、《古今集》、《牛屋杂俎》、《喘息的年轮》、《交谊志》、《续封神》、《铁线草》、《今古一线》、《漂泊古今天地间》《老牛堂三记》、《老牛堂札记》、《庙门灯火时》、《新世说》等;主编《中国反贪史》上下册90万字、《中国反腐败史话》10册、《中国小通史》10册,其中《中国反贪史》获得第13届中国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史学家认为要了解中国,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时朝,中国被历史抛在后面,落后于西方,始于明朝,西方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时,明朝在忙什么呢?
  西方史学家认为要了解中国,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时朝——明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富矿,它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也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市民社会的生长期,《看了明朝不明白》和《看了明朝就明白》这两部书深入其中进行发掘与分析,它是怎样由兴盛走向衰落?本书不仅能让读者看到一个特点鲜明的明朝,同时,对今天的社会也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朝的阿Q
  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典型形象,赫赫有名的阿Q,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应当说他活得挺滋润;家谱上名公辈出,后世绵延不绝。谁倘若因为他害过吴妈的单相思,就瞧不起他,甚至误以为他果如小尼姑所骂“断子绝孙”,那肯定是太不了解阿Q老爷子了!
  阿Q先辈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北宋杰出词人,以堪称千古绝唱[望海潮]、[雨霖铃]鸣于世的柳永(987一1053)。他原名三变,字耆卿。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为歌妓填词作曲,声名远播,更自作词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有人曾向宋仁宗推荐他,仁宗显然早已接到过什么人打的小报告,冷笑一声,批了十个字的最高指示日:“此人风前月下,且去填词。”这对柳永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但是,他没有因此垮掉,倒反精神抖擞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化失败为胜利,真乃妙不可言。
  明初江南有个儒生叫孙潼,某日用黄帕包了一本书,直闯衙署,正在办公的巡抚周忱不禁一愣,问孙潼何事?孙潼自报家门后,说:我用楷书抄了一本干字文,务请巡抚大人帮我进呈朝廷,“乞公引拔”。周忱是个好官,便令驿站传送,但传到宫中,宣德皇帝看后,却下了一道圣旨:“孙潼书法粗俗,令再习小楷。”这道圣旨对孙潼打击的沉重,可想而知。但孙潼却不然,照样为人写字,并反败为胜,把宣德爷的圣旨当做资本,凡为人写字,必定题上“钦命再习小楷孙潼”。(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下)这与柳永简直是一脉相承,正如俗语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另一位江南文人吴英喜好大字,“往来徐武功之门,武功得罪,以党被逮,有司无以入其罪,坐流民,配之广西”。真是倒霉透了。但后来终于被赦回,也算不幸中之大幸。出人意料的是,吴英竟将发配广西视为无上光荣的政治资本,写大字时竟“自署纸尾日:钦调广西人吴英”。如此行径,与柳永、孙潼又何其相似乃尔!    “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俘虏,这是明朝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政治事件。对于明廷来说,是一次大失败,丢尽睑面。但在阿Q的先辈看来,这次事件,仍属胜利,因为据说发现了瓦刺部首领也先是汉族人的外甥。这位发明者不是别人,是从成化到嘉靖,曾在内阁诰敕房供事40余年,与其同事刘铳“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明史》卷168)的长洲人刘■。他煞有介事地说:英宗被虏后,“也先之母告其子日:吾苏州人,少随父戍边,被汝父虏回,与之生汝。吾念昔居中国,为今天子臣,臣无杀君之礼。跪且泣以请,也先从之,英宗得还。”(明·皇甫禄:《近峰记略》)你看,“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顷刻间也先成了中土的外甥,位居九五之尊的第一把手英宗,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外公!这不仅使人想起了20世纪30年代鲁迅针对民间流行的所谓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即大学士陈元龙)之子的奇谈(按:当时冯柳堂还自费出版了<乾隆皇帝与海宁陈阁老j一书),讽刺道:“这一个满洲‘英明之主’,不费一矢,单靠生殖机关便革了命,真是绝顶便宜。”(《花边文学·准风月谈》)显然,关于也先之母、乾隆之父的呓语,都是精神性利法孕育的怪胎。
  正德时南京人陈镐,担任过布政使等职,并著有《金陵人物志》六卷,政绩、学问都还不错(《明史》卷187、卷97);但颇贪杯,其父担心他因嗜酒妨碍公务,特地写信,要他戒酒。父命准违,陈镐便拿出自己的俸金,令工匠特制一只大酒碗,能装二斤多酒,在碗内刻上八个大字:“父命戒酒,止饮三杯。”被士林传为笑谈(明·冯梦龙:《占今笑史·怪诞部第二》)。透过笑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陈镐照样豪饮,但在他看来,既在大酒碗内刻上家父戒酒之命,他已在精神上取得了戒酒的胜利,完全可以心安理得了。
  古人如此,今人也绝没有例外。但“萧条异代不同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总要“跟着感觉走”,打上时代的烙印。在极“左”的年代,许多志士仁人及无辜百姓横遭迫害,度日如年,何以卒岁?不少人正是从阿Q那里吸取精神力量,支撑自己的。“文化大革命”中,我曾被打进“牛棚”,备受凌辱。可是,一位“棚”友竟还有雅兴做诗,其中的两句是:“莫道牛棚天地小,人生那得此清闲。”无怪乎诗人公刘在一篇文章中曾愤激语同:“中国人倘若没有一点阿Q精神,还能活下去吗?”甚至连已故小麦专家金喜宝教授,在百岁诞辰时,中央电视台记者去采访他,询其长寿之道,老先生直言不讳,说:“我崇拜阿Q!”显然,在噩梦一般的岁月里,透过阿Q精神庇护所的背后,是含泪的苦笑,打掉门牙和血吞的惨痛,今日每一思之,真让人怀疑当时到底是阳间还是阴间。
  不亦快哉!历史终于走到现在。世象既然光怪陆离,比万花筒还万花筒,阿Q的继承人当然要比先辈们聪明、潇洒多了。如:某作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跻身“四人帮”写作组,舞文弄墨,灵魂生锈,但如今却摇身一变,俨然是文化鼻祖,以灵魂净化师自居,将自己置于想象中的文化、情操的顶峰,怡然陶然,似乎就永远成了精神上的“东方不败”(金庸小说中
  人物)。又如:某极聪敏的通俗小说作家,自己先亘布“我是流氓我怕谁”,于是著文批评他的作品是“痞子文学”者流,岂非成了小焉矣哉,败于下风?
  如此等等。看来,阿Q不万岁,也是干岁了。这究竟是国人的幸还是不幸?谨向读者求教:愿听高论。
  金生叹先生日:说人活到一万岁,纯属扯淡。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阿Q能万岁千秋,应无疑义。究竟是好还是歹?自有后人说短长。
  2005年3月19日
展开
目录
1  人物沉浮
明朝特种监狱——诏狱
明清神化皇帝一瞥
明清“拉郎配”的悲剧
正德皇帝为何无后
“父母官”的来龙去脉
“纱帽底下无穷汉”
朱棣制造的政治泡沫
明朝画坛四杰的深谊
阉不掉的诗情
张居正的悲剧
赵老太的人起大落
明朝的阿Q
义薄云天的雪巾送炭人——马经纶救援李卓吾
“此生缘再结他生里”——明末四公子的深情厚谊
我意独怜才
李白成、张献忠与传教士
“天下兴记亡,匹夫有责”

2 社会百相
“吃他娘……”
神奇的五谷树
“开门七什事”与“三百六十行”
从马吊到马将——麻将风行
中国的历史
酒色财气沾不得
“岂唯示朴淳,正欲知忧患”——明代江南园林忧思录
“海”上生明月?——明朝文人下“海”一瞥
神童的悲哀
“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塾师的辛酸
“黑漆漆装下了陷人坑,响当当直说出瞒天谎”——明朝流氓与流氓意识
迷药与蛊毒
“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洗脚水”——蒙汗药之谜
猪卵泡的妙用
“头脑酒”与“头脑汤”
壮哉,伏虎妇孺

3 文化集锦
书神之吼
一本奇特而又美丽的伪书
防骗奇书:《杜骗新书》
文苑奇葩:中药药名文学
马桶与文化
读茉莉花
明代皇帝轶闻
测字·溺爱·挂黑牌
明朝的酒与文学、艺术
读古人临终诗词
读释澹归:《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长啸·王孙·名妓
明宫春灯对良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