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8509811
  • 作      者:
    张西平著
  • 出 版 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个将中国文化典籍“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欧洲;他在中国生活28年,操汉语、习汉字、着儒装,以求融入中国社会;他在中国刊印了十几种中文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交友论》表达了将东方和西方、中华文化与文艺复兴的西欧文化、悠久辉煌的中国文明与欧洲世界连接起来的美好心愿。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撰写了《中国札记》,被西方人公推为认识中国的基本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寻找“契丹”的远航
    寻找“契丹”,这是西方15世纪到16世纪整整一百年航海史的灵魂。
    自幼喜欢航海的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是马可。波罗的崇拜者,这个意大利热亚那人决心要找到马可·波罗讲述过的“契丹”。当时的地理学家托斯卡内里(Toscanelli)也是一个马可’波罗的崇拜者,他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给哥伦布提供了向西航行的地图。“契丹”不仅吸引着哥伦布,当时的西班牙国王也渴望着遥远的财富,他决定资助哥伦布的航行。两个人都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东方,西班牙国王为此还专门给了哥伦布一封致“契丹”大汗的书信。
    1492年10月12日,经过30多天的航行,哥伦布的船队终于见到了陆地,这就是巴哈马群岛。在岛上他们见到了还处在原始社会后期的印第安人,男女老少都一丝不挂。哥伦布认为这可能是亚洲的边缘地区,他称之为“大印度地区”。lo月28日,他们发现了古巴,哥伦布认为古巴一定是“契丹”最荒凉之地,而马可·波罗所说的香料堆积如山的“契丹”刺桐港(位于今福建省泉州市)一定会被他发现。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244天的远航结束。哥伦布向人们宣布,他已经找到了“契丹”。对欧洲来说,这是一个石破天晾的消息,一时间哥伦布名扬天下。
    葡萄牙地处欧洲的最西端,诗人们用“陆地到此结束,大海由此开始”来形容这个欧洲小国。当时在葡萄牙四周,南部的地中海是意大利人的传统商业势力范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汉萨同盟的商业势力范围,北部和东部是西班牙,西部是无边的大西洋。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使葡萄牙人只能向南挺进。于是,葡萄牙人驾着他们的三维帆船沿着西非海岸慢慢向前推进。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中西文化交流新一页
跨越欧亚大陆的对望
寻找“契丹”的远航
西儒利玛窦
康乾盛世西洋风
皇宫中的洋教士
万历皇帝的门客:利玛窦
顺治皇帝的“玛法”:汤若望
康熙皇帝的近臣:南怀仁
大清的洋外交官
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
利玛窦与《交友论》
因求异而交往
因信仰而交往
西方天文历算传入中国
历法改革与天文学的传入
制造测天仪器
西方数学在中国
从《山海舆地全图》到《中国新图》
利玛窦与《山海舆地全图》
《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
中国地图的西传
穷理学:西洋学问之总汇
西方物理学与机械学的传入
“红衣大炮”与明清历史的变革
西洋自鸣钟与中国近代钟表制造业
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西乐萦绕紫禁城
中国皇帝与西洋画
中国早期的西式建筑
西方社会思想及文学的传入
传教士笔下的西方社会
西方寓言文学的译介
西方哲学、宗教在中国
中国儒生眼中的基督教思想
明清之际基督教的发展与“礼仪之争”
基督教在华发展历程
“礼仪之争”及其后果
中国文化的西传
中国典籍的翻译和传播
“礼仪之争”与中国哲学的西传
有关中国历史的报道
欧洲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讨论
耶稣会士与中国科技的西传
传教士汉学的兴起
欧洲十八世纪的“中国热”
独具魅力的中国器物
中国式园林建筑
社会文化中的“中国时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