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象科学与气象教育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由于他的贡献与影响,我们这一辈人都非常地尊敬他。但是在我国范围内,我们应当看到,现代气象科学与教育界还有一位稍早的气象学家蒋丙然先生。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代,国际对他也是公认的,他也在我国进行过现代气象科学与教育的开创工作。所以我们都应当对他们加上“之一”这两个字,这样才不失公正与客观。由于竺老适逢南京新政权的建立,他的学生分散在科研、教育与业务的各个岗位上,所以影响较大。
气象史研究应当有课题,把所有有待探讨的专题列出,请从事各方面工作的同志分头进行。这里可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周秦以后到现代几千年间人们对自然观察、气象现象探讨比较沉静、停滞,形成我们当今气象科学的比较落后的状态?应当结合人文科学加以研究、分析、探讨。当然,编著气象史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此应该有观点。
对建国以后业务领导的实际认识,现在我们是“一元化”领导,党政领导是统一的,以“一把手”代表,一切事务好说。可是建国初期,我们政府机关一方面是党组的绝对领导,而另一方面行政上的首席是位专家、民主人士,是总理亲自指定的,领导上的协调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常认为解放初,我国气象事业的业务领导不应以一人为代表,而应提涂长望、张乃召和卢鋈三位。
气象史研究,如不看到我们国家的特点则是无意义的。我们国家地域广漠,气象资源富积,从寒带到热带,西高山东大海。不能老是与“国际接轨”,“世界水平”界定在哪里?什么时候?欧洲那些小国家,有了一位气象学家,还不知如何发挥作用。国家只有一两个正规台站,再到大学里兼点课,就再无能为力了。可是他们联合起来,组织一个“联合数值分析预报中心”,还对别的国家起作用了。这就是他们发挥自己国家的特点的优势之所在。我们每次接待外宾以及陪同上级领导参观,一般要看看会商室、计算机,有的时候这可能必要,但会商室大家是大同小异,计算机是有钱都会买的,难道这就是我们气象的特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