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3013642X
  • 作      者:
    毛政元,李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理论研究,应用人员,地学类师生
展开
内容介绍
    《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是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丛书之一,书中将地理对象抽象为“空间模式”,将与“解决空间问题有关的定量研究”归纳为空间模式的表达、转换、测度和应用四个方面并在每一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共分七章,第一章阐述空间模式的定义及其与相关概念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关系,论证空间模式的研究意义,第二章论述“空间模式表达”涉及的分析空间、数据模型、变量标度和存贮方式等主题,最后归纳出空间模式的分类体系,第三章系统研究点、区、面三类空间模式相互转换所涉及的各种方法,第四章引入空间随机过程和几何概率阐述了空间模式的测度原理,发展和完善了点、区、面三类空间模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测度方法,第五章针对现有空间模式测度方法在研究集聚型点模式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几何概率的集聚型点模式结构信息提取思想以及相应的指示函数和算法,推导指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验证指示函数和算法的可行性。第六章设计了集聚型点模式结构信息提取算法,并以居民地坐标数据为例实现了该算法,第七章是全书的总结和归纳。
    《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可供从事空间数据挖掘、地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空间模式是地理对象的抽象,实际的地理对象分布于地理空间中,但因人类感官的局限陸和地理对象的复杂性,直接在地理空间中研究地理对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奏效,甚至事与愿违,得到错误的结论。故地理对象的研究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总是在分析空间进行,将地理对象从地理空间转换到分析空间涉及到空间数据建模和空间数据获取。
    空间数据模型包括三个层次,即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在概念模型层次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认知地理空间,包括场模型(FieldModel)和对象模型两种解决方案。场模型将地理空间理解为连续的、具有属性描述的空间位置的集合,对象模型将地理空间理解为具有属性特征的空间对象的集合,在逻辑模型层次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记录空间位置数据,包括矢量模型(VectorModel)和栅格模型(Raster Model)两种解决方案,矢量模型用坐标表示空间位置,栅格模型用栅格阵列表示空间位置。在物理模型层次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存贮介质上存取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在该层次上的问题与其他类型的数据没有差别,属计算机科学研究的范畴。
    空间数据获取在空间数据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中通常根据所研究的地理对象本身的特点和数据处理设备选用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获取有多种途径,其中实地测绘、遥感、统计、定点观测和野外考察是获取原始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上述5种方式所获得的数据在内容或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实践中常常配合使用,以便全面地认识地理空间,取得地理对象的完整信息,由于遥感所产生的良好的综合效益,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方式,并有逐步取代其他数据获取方式的趋势,数据获取也可以通过利用历史资料或者共享的方式实现。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模式的含义
1.2 空间模式的相关概念
1.3 空间模式的相关研究领域
1.3.1 模式识别
1.3.2 空间数据挖掘
1.3.3 地理信息系统
1.4 空间模式的研究意义
1.5 本书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间模式的表达
2.1 地理空间与分析空间
2.2 数据集与可视化
2.3 空间数据的标度
2.4 空间数据的存贮类型
2.4.1 对象
2.4.2 事件
2.4.3 空间连续数据
2.4.4 区数据
2.4.5 流数据
2.5 空间模式的类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模式的转换
3.1 邻近多边形
3.1.1 邻近多边形的类型
3.1.2 生成邻近多边形的算法
3.2 密度计算
3.2.1 局部平均法
3.2.2 局部加权平均法
3.2.3 中心估计法
3.2.4 邻近多边形法
3.3 分布中心计算
3.3.1 矢量算法
3.3.2 栅格算法
3.4 地理编码
3.5 特征点提取
3.6 聚类分析
3.6.1 聚类的判据——归类指数
3.6.2 聚类的方法
3.7 插值分析与抽样
3.7.1 插值的类型
3.7.2 整体插值
3.7.3 规则格网局部插值
3.7.4 局部函数法
3.7.5 局部加权平均法
3.7.6 克里金法
3.7.7 抽样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模式的测度
4.1 测度的原理
4.1.1 空间随机过程
4.1.2 几何概率
4.1.3 矩形和椭圆区域内的P函数
4.2 点模式的测度
4.2.1 函数法
4.2.2 样方法
4.3 区模式的测度
4.3.1 空间邻近性测度
4.3.2 空间自相关测度
4.3.3 组合结构测度
4.4 面模式的测度
4.5 空间模式的关系测度
4.5.1 点模式与点模式
4.5.2 区模式与区模式
4.5.3 面模式与面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聚型点模式结构分析
5.1 理论基础
5.2 指示函数
5.2.1 D(θ)函数
5.2.2 R(R)函数
5.2.3 P(θ,Δθ,r,Δr)函数
5.3 函数P的推导
5.3.1 分母的计算
5.3.2 区间[0,a]上分子的计算
5.3.3 区间[a,2a]上分子的计算
5.3.4 分子计算总结
5.4 函数H的检验
5.4.1 单中心集聚
5.4.2 双中心集聚
5.4.3 多中心集聚
5.4.4 随机和均匀点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间模式的应用研究
6.1 数据处理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目的
6.1.3 过程与方法
6.2 结论分析
6.3 集聚中心的几何意义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