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汉学.第十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474220X
  • 作      者:
    任继愈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汉学(第14辑)》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一本综合性学术集刊。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 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 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由石窟艺术引发的中国美术热
  法国的沙畹(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是首先研究中国石刻艺术、后来又以一系列杰出的汉学著作闻名的汉学大师,1889年他到北京任法国驻中国使馆随员,1893年任法兰西学院汉语教授,同年出版《两汉石刻》(Ln Sculp-ture sur pierreen Clune ou temps des dmu dynasLies Han),打开了研究石窟艺术的大门。1907年他考察陕西周唐陵墓、四川汉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记录济南石刻,通沟高句丽墓葬,拍摄500幅照片,印成两辑,连同文字一卷,总题《华北考古记》(Vission Archd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rztrionale),干1913-1915年在巴黎印刊。云冈、龙门、巩县三大石窟最早的图像因此得以保留,而有些实物现已不复存在,图片中佛教艺术x约占半数。斯坦因在新疆所获中文文书,后来交给沙畹解读,沙畹出版了《斯坦因在东突厥斯坦发现的中文文书》(l_e Documents chi-nois,Oxford,1913).从而为丝绸之路学中的简牍学研究奠定了基石。
  新疆境内沿着古丝路分布着许多石窟寺庙,规模最大的克孜尔石窟,西距拜城 60公里,据213窟西壁上留下的铅笔女人像和1879年1月15日俄文题记,记得早已有俄国人到那里考察,推测可能是博物学家李格尔。20世纪以来,德日饿法英等国的考察团都一再新疆各地考察石窟寺,发掘文物,剥取壁画,劫运佛像。德国柏林民俗学馆在1902到1914年间四次组团到新疆。1902年派遣普鲁士皇家考察团到吐鲁番进行考古调查,由格伦威德尔( Allbert,Grinwdedel,1856-1935)和休士博士共同主持,于1902-1903年发掘了吐鲁爵的亦都护城(即王城。译者注)故址,将46箱文物运往柏林。考察报告《亦都护城及其附近考古报告》1906年在慕尼熙刊印,将高昌古都亦都护城保留的犍陀罗式佛教艺术世,寺院中的壁画有印度、月氏、古突厥、网鹘、西藏和中原式样,报告开创了址研究。
  从904年9月到1905年12月,由勒柯克(Alhert von Le Coq.1860-1930)主持的第二次考察,在吐鲁番和哈密地区调查遗址。考察报告《高昌图录ho.Berlin)到1913年才出版(1979年奥地利格拉兹出版社重印),图版了彩色版45页,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和胜金口遗址都有图录。勒柯克认为这里和库车、巴米扬壁画同属中亚绘画式样。第三次考察由格伦威德尔和勒柯克会合后1905年底到1907年4月结束,在库车、拜城、焉誊、吐鲁番剥取大量壁画并运走塑像。在1913年1月-1914年2月,勒柯克率领第四次普鲁士皇家考擦团到库车托木舒克、克孜尔石窟寺盗运文物。仅从克孜尔石窟36个洞窟取走的壁画就有328.07平方米,被切割成252块,收藏在柏林印度美术馆。吐鲁番伯孜克里克打窟壁画因盗剥亦损失惨重,后来在二次大战中半数毁于战火。
  格伦威德尔勒柯克、伯希和与斯坦因关于新疆和敦煌石窟寺盼调查研究著作在第一次大战前便将中国古代西部多民族交融的斑斓文化向世人做了惊人的披露最引人注意的惊世之举无疑是1907年5月21日,在第二次中探险时到达敦埠莫高窟会晤道士王圆菉的斯坦因,他打开藏经洞,骗走了装成24箱的7000卷古支书经卷,同装成5箱的500幅绘画(绢画、布面)、绣品、艺术品,一并运往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后来斯坦因在《中国沙漠遗址》(Ruins of Desert Cathay,London,1912,和《新疆考古记》(Serindia,1921,Clarendon Press,Oxfoed,5卷,中译本作《西域考古图记》)中做了详细描述。接踵而至的法国东方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受法国金石考古学院和中亚细亚学会的委托,追迹英国、德国和俄国,在l906年进入新疆后,于l908年2月到达敦煌.逗留三个月,对莫高窟进行编号,测量、摄影,抄录题记,劫走了剩余经卷的三分之一,并首次在263窟(原编P.117bis洞)剥离了整个前壁壁画,实为以后盗剥敦煌壁画的始作俑者。日后俄国的谢尔盖·奥登堡(1863-1934)也效仿法国人、德国人用化学方法剥离壁画,在1914到1915年到敦煌搜罗文书,莫高窟263窟北壁至今空残的场面便是他一手造成的。伯希和将掠取的文物装成23箱秘密运往巴黎卢浮宫和吉美博物馆,仅有1箱运往北京。巴黎格特纳书店在一战期间的1914-1918年,以《伯希和中亚考察团》为题出版了八卷巨著,由此将中国西部石窟艺术和多元文化的研究逐渐引向新的高程。
  ……
展开
目录

特别关注
季羡林寄语汉学研究和北外汉学中心
《国际汉学》编辑部各位同仁和任继愈主编在一起
汉学—家言
我对国际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
世界观·科学·社会:对批判性汉学的思考
海外汉学语境中的中国文化阐释
汉学家访谈录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访谈录
汉学家专页
法国汉学家苏远鸣
汉学史研究
19世纪末至今的捷克汉学史
传教士汉学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江南传道员何世贞及其《崇正必辩》
西洋馆字巧历匠心——纪念南堂创建400周年
1918一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的传教过程初探
欧德理的汉学研究
中国文化在西方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中国艺术热潮
孔子在魏玛
波兰人17—20世纪在向欧洲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中的贡献
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研究
明代中西关系汉文史料的发掘与利用
西班牙、菲律宾、墨西哥及葡萄牙所藏早期台湾史料概况
中国宗教、思想与民俗研究
明清来华耶稣会土与中国道教文化
利玛窦对中国佛教的认识
艾尔曼与美国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中国古代的猪
中国历史研究
楚国、齐国和晋国中央政府的结构比较
俄罗斯汉学家潘克甫与蒙学、汉学和佛学
书介与书评
卫礼贤的《中国文学史》
汉学研究动态
200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学术会议综述
汉学机构介绍
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等社会及政治科学学院的中国研究中心
《国际汉学》第1-14辑总目录
勘误声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