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字叔,魏人。家贫,事中大夫须贾。曾从须贾使齐。齐襄王爱其才,赐其金玉牛酒,范雎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通齐。既归,魏相知其事,亦大怒,将其打成残废。乃化名张禄逃出。入秦,献远交近攻之策,得秦昭王所重。后又献杜私门、强公室之策。被封为应侯,为秦相。范雎之策为秦统一做出很大贡献。然范雎为人,一饭之德必赏,睚眦之怨必报,前者尚可,后者则甚不可取。范雎得势后报复须贾等人,实泄私愤,境界不高。
范雎至秦
本篇选自《战国策·秦三》卷五。后世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谓外戚专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认为,从东汉时期开始问题比较严重。但在秦国,这问题发生得很早。秦昭襄王母宣太后为楚人,专权,其异父涕穰侯魏冉为相,独断天下三十余年。又有两弟泾阳君、华阳君,均以权势陵人。太后本人则P93颇有荒淫之态,有恃无恐。此时秦国法制弛坏,公室衰弱,而私门强大。穰侯于陶不断扩张,并有独立为诸侯之念。秦国政治面临很大的危机。穰侯进攻齐国也是为了扩张陶地的举动,于秦国家利益无干,这都是外戚专权所致。范雎所献二策实为一策:强公室而专权。范雎的意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他为秦建立专制主义政体在作初步铺垫。专制强权下的外戚专权便自然消除了。然而,外戚专权与专制王权伴生,在秦国已经拉开了长期较量的序幕了。范雎所献远交近攻之策,与处理内部关系一致,有攘外安内之意,因为其事发于攘候攻齐。范雎近攻之策得以实施,为功利主义国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