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秦秦汉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0723489
  • 作      者:
    孟祥才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先秦秦汉史论》的43篇论文,是我学习和研究先秦秦汉史的习作,除个别文章外,都在刊物上发表过。其中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78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2001年,前后跨越二十四个年头。为了保持文章的原貌,这次收入论文集时,只对其中的错别字作了改正,其他一律不动。由于近二十多年来史学的语境不断变化,理论方法出现多无化的趋向,加上个人对不少问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就使我的文章中出现某些观点前后变化、甚至互相抵牾的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吴起早年即熟读《孙子兵法》及其他兵家著作,指挥过几十次征战,既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大概在任西河守的时候,与其幕僚一起陆续完成了这部兵学著作。虽然流传至今的《吴子》六篇只是原作的一部分,但从中仍可以看出吴起军事思想的博大和深邃。
    吴起继承其前辈孙武等人的优秀军事遗产,总结战国前期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兵学思想,撰写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个人特征的兵学著作,成为历代兵家武备”的著名观点,认为政治与军事密不可分,只有政治搞好了,才能用兵打仗,夺取战争的胜利。在《图国》篇中,他指出,所谓“文德”,就是要求国君必须修“四德”:“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同时以这四德“教百姓而亲万民”,达到全国上下一致,全军官兵一致,l临阵行动一致,战斗中协调一致。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国君亲贤任能,勇于纳谏爱护百姓,“爱其命,惜其死”,使之“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又“教之以礼,励之以义”,就能使士卒“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发挥出坚不可摧的战斗力。吴起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所以反对穷兵黩武。他认为进行征伐必须慎之又慎,最好一战而胜。他说:“战胜易,守胜难。故日: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他将当时的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五类:“禁暴救乱日义,恃众以伐日强,因怒兴师日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日逆。”隐约意识到战争的正义与否与胜负的关系。总之,吴起不是单纯就战争论战争,而是把战争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考虑,看到政治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他虽然还认识不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真理,但看到政治对战争的制约作用还是难能可贵的。
    如何“治军”是吴起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军队是战争的承担者,战争的胜负,除了政治、经济、民心等条件外,军队的素质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吴起认为,兵贵精而不贵多,所以“以治为胜”。只有建立一支法令严明、赏罚有信、纪律严格、训练有素、将士同心、内部团结的军队,才能“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在(治兵)篇中,吴起把这样一支军队称为“父子之兵”:必读之书,宋代被编入《武德七书》,成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宝典之一。
    ……
展开
目录
周公天命思想初探
打破体系 攫取合理因素——关于孔子思想评价的几个问题
孔子与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忠”的观念在我国的历史演变
儒学的“孝论”及其现代价值
论范蠡
论吴起
论孙膑
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华简论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重评中国历史上的“大同”理想
白公胜“革命”论质疑
论秦刻石
论秦汉迁豪、徙民政策
秦皇汉武异同论
李斯简论
论巴蜀在秦汉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功业垂千古——汉皇朝建国2200周年祭
论刘邦分封诸侯王
刘邦与汉初儒学
论刘邦的思想和性格
曹参治齐与汉初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的选择
论西汉“霸王道杂之”统治思想的形成
论西汉的酷吏
论公孙弘
司马迁悲剧与结局新释
析戾太子之狱
扑朔迷离的赵飞燕姊妹谋杀皇子案
“新”皇朝的“新政”——漫说王莽的思想与性格
论王莽的思想与性格
角色错位的悲剧——评刘歆
扬雄述论
论绿林、赤眉起义的中的“拥刘”问题——兼论中国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
论汉明帝刘庄
论马援的悲剧
王充历史观评析
论班固之死
论郑玄的“官”意识
儒道互补仲长统
评东汉的隐者群
评东汉的隐者群
论孔融的悲剧
论荀彧
附录:主要论著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