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祸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8064075
  • 作      者:
    胡奇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奇光,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196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同年考入该系研究生,重点研究中国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93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中国小学史》、《文笔鸣凤——历代作家风格章法研究》、《中国文祸史》,合著有《尔雅译注》等,合编有《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等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文祸史》为“专题史系列”之一。全书在梳理、研究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的轨迹,叙述了周秦、汉唐、宋明及清代的文祸;其中,既有世人皆知的“文字冤狱”大案,也有鲜为人知的“因文得祸”怪案;用历史唯物论和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学理,揭示了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王权而利用文字迷信、皇权崇拜所制造的种种“流血的文字把戏”——文化专制主义悲剧和惨案。
展开
精彩书摘
    邓析(前545一前501),郑国人,名学的创始者。他创名学(刑名之学),当与郑国政治家子产“铸刑书”一事有关。鲁昭公六年(前536),子产把刑法条文铸在金属大鼎上,公之于众。刑法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性命财产,条文的字句成了人们钻研的课题、争议的目标:统治者可用“刑书”去判案子,老百姓也可拿“刑书”来打官司。不同的人各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刑法条文,就导出不同的解释,掀起了关于“刑书”的辩论。这辩论是名学创立的前奏,后来郑国出了一个刑名专家邓析子。邓析子招收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主动帮助民众打官司,以致“郑国大乱,民口欢”(《吕氏春秋·离谓》)。这里“乱”了郑国的统治秩序,当权者岂不恨之入骨?而邓析子简直像律师一样,处处利用“刑书”,作合法的斗争,很难找到把柄。后来,执政者子然终于从文字上找到一个借口,可向邓析子开刀了。且看《左传·定公九年》(前501)的记载:<br>    郑驷(按,字子然)杀邓析,而用其《竹刑》。虽语焉不详,可话里有话。后经晋杜预、唐孔颖达等的注疏,才揭了真相,杀邓析子的借口是“私造刑书”。先秦时,依据君主的命令拟定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制,而邓析子以个人名义写成《竹刑》一书,岂不是“私造刑书”吗?既然《竹刑》是“私造”的,那就付之一炬吧,可是子然却要“杀邓析,而用其《竹刑》”,这说明《竹刑》比子产原先颁布的国家法制“铸刑书”更为完善,否则,子产的后继者子然,是决不会用政敌邓析子的《竹刑》的。显然,“私造刑书”不是判处死刑的理由,而是一个杀人的借口。<br>    齐太史、邓析子同死于“文字之祸”,但他们致死的方式却不相同:对邓析子来说,是先定罪名而后找文字把柄去杀掉,而齐太史,只是因文字触犯禁忌而被处死的。<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一、文字与文字祸<br>二、影射·文字迷信·皇权<br>三、中国文祸史的鸟瞰<br>第一章 周秦时代——文祸的序幕<br>一、文字祸的征兆<br>“陷文不活”——最早文字罹难者<br>二、文字祸形式的发现<br>第二章 汉唐时代——文祸悲剧的开端<br>一、戚夫人“永巷哀歌”<br>二、司马迁因文罹难<br>三、杨恽“种豆之祸”<br>四、孔融、崔琰的惹祸书信<br>五、嵇康以“非汤武而薄周孔”见杀<br>六、颜延之、谢灵运诗祸<br>七、北魏崔浩《国书》大狱<br>八、范缜因《神灭论》流放<br>九、薛道衡、王胄诗祸<br>十、初唐文祸与乔知之遇害<br>十一、诗仙也遭文字祸<br>十二、“种桃之祸”种种<br>十三、晚唐五代文字祸<br>第三章 宋明时代——文祸悲剧的发展<br>一、李后主词案与宋初文字祸<br>二、苏轼乌台诗案始末<br>鸟台诗案的起因——提讯的内幕——乌台诗案的处理结果<br>三、蔡确《车盖亭》诗案<br>四、黄庭坚、秦观的文字厄运<br>五、蔡京以文字整人<br>张商英以《嘉禾颂》贬官——陈罐《尊尧集》案——时忌与文祸<br>六、秦桧制造胡铨文字狱及其案中案<br>武将曲端诗祸——胡铨奏疏案——王庭硅诗案、张元斡词案——胡铨词案<br>七、李光《小史》案与案外之案<br>李光《小史》案一一吴元美《夏二子传》案——杨炜万言书案——程璃《论语讲解》案——王超为李光传递书信案——沈长卿、芮晔诗案<br>八、从赵鼎之死到赵汾“大逆”之狱<br>赵鼎的致命谢表——何兑为老师马伸请功案——无辜的赵汾打成“大逆”——张浚与赵汾“大逆”案——张祁、张孝祥与赵汾“大逆”案——秦桧搞文字狱的鬼蜮伎俩<br>九、《江湖集》案的前前后后<br>刘光祖、洪咨夔因诗文罹难——刘克庄等《江湖集》案——叶李以文字见黜<br>十、辽金元文字祸<br>萧后《怀古诗》案——张钧代拟罪己诏被杀——“老九”的困境与王冕的题诗<br>十一、明太祖与表笺祸<br>十二、高启等人因诗得祸<br>咏禽的风波——高启诗文案——张尚礼、张信等人之死——诗僧遭劫——孙蒉题画诗案<br>十三、“流血的文字把戏”<br>十四、永乐朝文字祸<br>十五、“盛世”里的文字风波<br>十六、嘉靖朝的文祸恶浪<br>十七、万历朝文祸三部曲<br>十八、魏忠贤以文字杀人的血案<br>第四章 清代——文祸悲剧的高潮(上)<br>一、顺治朝第一桩文字狱<br>二、与清初正闰之争相关的文字狱<br>三、康熙朝庄氏《明史》案<br>四、三藩之乱和朱方旦案<br>五、诗歌里的文字禁忌<br>六、戏曲创作上的文祸阴影<br>七、文网渐宽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br>八、雍正朝反诸王朋党的文字狱<br>九、整权臣与汪景祺、查嗣庭等得祸<br>十、注经、论史的文字厄运<br>十一、曾静谋反案与吕留良文字狱<br>第五章 清代——文祸悲剧的高潮(下)<br>一、乾隆朝文字祸概观<br>二、伪奏稿案与文祸第一高峰<br>三、疯话、邪言混淆的悲剧<br>四、反朋党的胡中藻案<br>五、诬告案夹杂着疯话案再现<br>六、蔡显案·齐周华案·文字怪案<br>七、禁书运动与文祸第二高峰<br>八、王锡侯案激起文字禁忌的狂浪<br>九、徐述夔案与“明”“清”文字腥风<br>十、反学界朋党的尹嘉铨案<br>十一、文字怪案、诬告案、疯话案的重演<br>十二、文祸大潮后的余波<br>不是结语的结语<br>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