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7829012
  • 作      者:
    司马光撰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官修的编年体通史, 将自公元前四百零三年至公元九百五十九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中国历史条理分明的呈现世人眼前。由十一世纪北宋王朝保守党代表司马光负责主持编书,书中内容以历代君臣事迹、各朝代的兴衰为主,以期给帝王鉴戒。梁启超称它为"帝王教科书"。拋开司马光的政治立场不看,《资治通鉴》的价值颇高,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缩影就在眼前,这样的史书却因为文言文之故,让现代人望之却步,宛如读天书。
    从1983年到1993年间,柏杨以卓越史识、独特史观完成《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十年《资治通鉴》的译写期间,几乎成了柏杨的另一场新的牢狱生涯。特于书房前悬挂“297”狱囚编号以志坎坷的写作生涯,书房成了囚房。每天晚上连做梦都梦见《资治通鉴》,常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中突然惊醒。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特点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卖点不仅止于史料而已,作家柏杨也在卖点之内。柏杨著作等身,曾经坐过文字狱,写过小说、杂文,《中国人史纲》曾在1985年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猛撞酱缸集》、《丑陋的中国人》称中国文化为发臭的酱缸文化,引起不小的震撼。文字风格辛辣,重批判。喜欢柏杨的读者,就会喜欢《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原著当中,原作者司马光附加"臣光曰"来阐述他的心得,而柏杨在翻译版则多加了"柏杨曰"纪录他的读史心得。以上已经提过柏杨的背景,故可猜想得到柏杨会以什么样的笔调来评论历史或评论司马光的"臣光曰",这是附加的阅读乐趣。
  除了战争和灾难,人物的事迹描写颇精采。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要看什么样的人物类型没有?要看混蛋,有;要看忠臣,有;要看无赖,有;要看混世魔王,有;要看禽兽,有;要看烈士,有;要看荡妇,有……喜欢看八卦的当然也有,好比谁才是始皇帝赢政的老子?是赢异人还是吕不韦?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07年献给有野心或是菁英份子的一份礼物,要知道中国人心理在想什么,思考模式是什么,中国政治运作、权力的更替,这里都可以找到;若只是想打发时间,不想花太多脑筋,尽管把它当成纪录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故事书读,精采无冷场。
  中国人权力游戏的圣经,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台湾出版界十二大新闻,一项中国文化传袭的宝藏,一部中国人中古时代的编年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鉴兴替
  ——李世民
展开
作者简介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1920年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1年开始创作;一生传奇经历,一世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柏杨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台湾学者柏杨创作的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四册)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柏杨于1983年开始着手译写《资治通鉴》,以每月一册的杂志形式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分册出版,书名为《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先生耗时(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展开
精彩书评
  苦心孤诣 十年磨镜
  苦心孤诣 十年磨镜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即将出版
  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译成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06年6月出版发行。此次出版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分成九辑,以每月推出1-2辑的方式出版。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内容宏富,文采优长,其价值毋庸置疑,甚至无可替代。但它的局限也十分明显,因为它仅仅是一部帝王之书,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史书。司马光本人亦毫不隐讳其编纂《通鉴》的目的就在于“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他的目的事实上也达到了,《通鉴》成了后世帝王的必修书,以至毛泽东都一生将它作为“枕边书”,反复阅读了十七遍,自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读《通鉴》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并不是一般读者能理解透彻或解得其中神韵的。所以近年大陆出版过几个版本的《通鉴》白话译本,这些译本都是白话直译,多有词不达意暂不论,读起来总有隔膜,难以畅快。柏杨先生以一己之力,先将《通鉴》吃透,反刍之后再呈现给读者,加入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柏杨先生的历史观当然与司马光大不相同,他针对的读者不再是帝王宰相,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所以他的译文的口气,与原文比起来似乎完全是两码事,但又完整地保留了原来死文字的原意,这可是白话翻译的最高境界。
  此次出版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作了大量的修订工作。一方面对原书的文字与所涉及的史事进行了一次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大陆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作了相应变通,阅读起来将更为流畅。另外,书中的历史地图、图表将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通鉴》所记千余年间山川地理形势有不少改变,比如黄河大的改道就有上十次,海岸线也较20年前有不少变动,新的地图将更符合历史的原貌。
  北岳文艺出版社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分为九辑三十六册,每辑为一个发行单位,据所涉及历史重新设定书名,分别是:第一辑《秦风汉雨》,第二辑《后汉兴亡》,第三辑《魏晋纷争》,以后依次为《南北分立》、《乱世烽烟》、《贞观之治》、《安史之乱》、《晚唐暮景》、《五代十国》。总而言之,它将是一套全新的、最适合当今读者阅读的《资治通鉴》。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即将出版
  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译成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06年七月出版发行。此次出版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分成九辑,以每月推出1-2辑的方式出版。
  《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年),将其译解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历史地图,并注入了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亲切。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资治通鉴》的白话版,由于柏杨先生精深的中文造诣使这个译本成为了最通俗易懂,最受好评的译本。这个版本最大的特色是柏杨先生将古代生涩的专业名词、官职、地名,天文学名词等等进行了“现代语言”的翻译,使全文读起来非常流畅,像看小说一样!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如此受欢迎,因为它通俗易懂,历史上许多好书如今许多人都不敢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看不懂,一般的读者看起来会感觉很枯燥。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柏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没人读《资治通鉴》我并不奇怪,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你想,一千年前的文言文,要看懂得翻多少字典啊,且语言是常新的东西,一直在随社会发展而改变,日本光是对《西游记》的翻译如今已是第五代了,莎士比亚、大仲马等作品在英法等国家也都是屡次重译的。所以我出版的《资治通鉴》版本就是想起个带头作用,“兵部侍郎”是什么?我把它说成“国防部长”不就懂了,其实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来做这件事就够了。”
  二十三年前,台湾著名作家、学者柏杨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第一册问世,受到海峡两岸读者的欢迎,由此引发了出版界的“古籍今译热”。在当年即当选为台湾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此后,《资治通鉴》又有好几个译本在海峡两岸出版,而该版本一直独领风骚、倍受青睐。
  作为一位著名作家,更是一位严谨的学者的柏杨先生十年磨一剑,译解出的白话版的《资治通鉴》,可以说,推倒了近千年来堆积在原著和现代读者之间的重重障碍,读这部书的心情,丝毫不会受到诸如文言、官制、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的影响,比看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还要畅快——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中期的历史政治舞台上一幕幕活剧,没有哪一位高超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能够代替历史来策划演绎这一切。
  “一张地图,一份年表,有了这两样,历史就做成了。”柏杨先生花了大量的精力,每十年左右就制作一幅地图。加上本身《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原本复杂的历史题材,变得脉络清晰,读者很容易把握。此书不但保留原书史评,而且采纳了后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作者常以如太史公言一样“柏杨曰”的形式,对重要的事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并以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入情入理的总结和评价,是本书最有价值、最精彩的部分,不过如果不放在具体的行文中间,就难以有贴切的体会。更为可贵的是,文字间充满一个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充满了对民生幸福的关怀,对祖国统一的歌颂,对邪恶势力的痛斥——这些中国历史注定沉重的话题。而这一切,往往是一些所谓“愤青”所鄙薄的。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治通鉴》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质量较高的却所见甚少,可谓“风毛麟角”。而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如评注,贻误读者。有不少读者,想读史书,又苦于时间不多;想了解历史,又限于语言障碍,但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这部著作是“有才华、有担当、有热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辑:秦风汉雨
  (一).战国时代 吞并六国
  战国时代(前403-前291年)
  《资治通鉴》起于纪元前五世纪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于纪元后十世纪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迹。
  在本(前五)世纪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却发生晋国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马光先生认为那是一个巨变,《资治通鉴》即从该年开始。
  吞并六国(前290-前211年)
  这里包括80年,战国时代在本册结束,秦王朝也在本册结束时统一了当时的世界。六国自相残杀,宁死也不团结的史迹,使人震动。
  (二).楚汉相争 匈奴崛起
  楚汉相争(前210-前201年)
  本册恰恰包括公元前三世纪九○年代的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一个接一个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接连发生。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改朝换代式的战乱,十年之间,即行结束。以后,中国人就再没有这种好运,每次改朝换代,杀戮惨剧,都会超过十年。
  匈奴崛起 (前200-前161年)
  似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中国也不能例外,西汉时中国的敌人是匈奴,唐朝时是突厥跟吐蕃,宋朝时是辽国和金国,明朝时是女真,清朝时中国的敌人犹如倾盆大雨,更不得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小如绿豆的比利时、荷兰。
  然而,比“匈奴崛起”更重要的一件事,也同时发生,那就是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无论什么思想,只要定于一尊,不准批判,灾难就无穷无尽。留意以后史迹发展,就可看出这种毒素,在中国人身上,逐渐发作。
  (三).黄老之治 开疆拓土
  黄老之治(前160-前121年)
  资治通鉴在进入西汉王朝后,开始出现一种烦人的现象,那就是:不断刊出当事人的奏章,诸如“上书”、“对策”之类,长篇累牍。当时社会的和政治的形态,以及人民的痛苦——时代的整个横断面,都在这些文件上历历呈现,像董仲舒先生五千余字的“对策”,竟使中国人的思想,被统一两千余年。
  开疆拓土(前120-前91年)
  因为西汉的强大,所以也就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人开始被称为“汉民”、“汉人”。
  在通鉴上,可看出中国人为开疆拓土付出的代价,同时也可看出中国跟罗马帝国许多不同之点。其中之一是,中国人的凝固力,比较强。所以罗马帝国瓦解后,不能全,而中国虽经过“大分裂时代”和“小分裂时代”,却始终完整如初。
  (四).宫廷斗争 万里诛杀
  宫廷斗争(前90-前61年)
  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
  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初期的西汉王朝的宫廷剧变,属于另一类型,是宫廷跟政府之间的“夺权斗争”,一个皇帝(刘贺)被罢黜,一个大臣(霍光)家族全部被屠杀。
  万里诛杀(前60-前21年)
  中国进入公元前一世纪四○年代之后,强敌全被征服,不再向外发展。像一个已经饱食,但却搏斗得筋疲力尽的巨兽,回归洞穴,舐伤休养。盖世英雄陈汤击斩匈奴郅支单于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
  第二辑:后汉兴亡
  (一).昏君辈出 王莽篡夺
  昏君辈出 (前20-前1年)
  本册已叙述到汉王朝的末年。在专制封建时代,政府好像猴儿,当权派好像玩猴戏的。创业君王对猴儿百般珍惜,喂它、养它、爱它,为了它不惜杀人千万。
  谋杀汉王朝死刑的凶手,最初是十一任帝刘奭,磨刀霍霍。接着是十二任帝刘骜,万刀齐下。最后一位是十三任帝刘欣先生,投出铁矛,直刺心窝,神仙都不能救。
  王莽篡夺(公元1-23年)
  王莽用和平手段取得汉王朝政权,可惜的是,王莽在正常的官场操作中,是第一把好手。一旦掌握专制大权,便没有能力运转。他到死都不了解,或拒绝了解失败的真正原因。
  而且,它还带给儒家学派一种难堪,以致迫使儒家学派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必须用一种一提起他就得咬牙切齿的表态,来保护自己的饭碗。
  (二).全国混战 马援之死
  全国混战 (24-34年)
  改朝换代型战事,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特有产物。一个王朝覆灭,或任何一个政府崩溃,野心家们风起云涌,就像一群疯狗一样,抢夺那块政权骨头。在激烈的抢骨厮杀中,每个野心家的口号,千篇一律是:“为了人民!”结果千篇一律的,都是为了野心家。人民悲哀的发现,自己不过是棋子。
  马援之死 (35-79年)
  中国历代元首懂得官场的人多,懂得政治的人少。有政治艺术修养的,更屈指可数。仅就不杀亲密战友这一点,我们真不明白,以后的一些君王,为什么不能以刘秀作为榜样?再一次证明,历史的教训在政治运作中,功用甚微。就连刘秀先生自己,也把不稳舵,不久就又任命马援先生南征交趾(越南北),结果被小报告挑拨得天翻地覆,虽然没有大开杀戒,但破坏了他的初衷。
  (三).燕然勒石 跋扈将军
  燕然勒石(80-119年)
  东汉王朝的“燕然勒石”战役,北匈奴已残破不堪,东汉中央政府虽开始腐烂,但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持。——政治腐败都是先从中央政府开始,军队最后才受到影响,一旦病毒侵入军队,腐败就到了谷底。
  但是,燕然勒石,仍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页,它的影响,三百年后在欧洲发作,引起罗马帝国瓦解。罗马帝国从不知道燕然山,更从不知道窦宪,但这两个名字却给他们带来改变历史的灾难。
  跋扈将军 (120-159年)
  两汉王朝皇后娘家——“外戚”,出现政治舞台,好像一个简陋而又单调的走马灯;演员有变化,剧情无变化。四十年中,邓皇后娘家人在血腥中结束;阎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也在血腥中结束;梁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也在血腥中结束。
  本册末年,另一位邓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将在下一册血腥中结束。
  “跋扈将军”不过是一个代表性角色,梁冀固是跋扈将军,但又哪一位皇后家族,不是跋扈将军?
  (四).黄巾民变 东汉瓦解
  黄巾民变 (160-189年)
  任何一个王朝或一个政权的覆亡,都覆亡于高阶层的先行腐败。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每一个王朝或政权,全坚如铁石,如果该君王、该领袖不亲自猛下毒手,他的王朝或他的政权,就会永远屹立,安如泰山。
  扼杀东汉王朝的主凶是十一任皇帝刘志、十二任皇帝刘宏。《资治通鉴》把他们的恶行细节,绘影绘声,一一记载。
  东汉瓦解 (190-203年)
  本册叙述东汉王朝末叶黄巾民变引起的变化,权力中心瓦解,平常尊严如神,高不可攀的权力魔杖——皇帝,被军阀像玩弄家畜一样的,玩来玩去。无论是英雄或是狗熊,没有一个人不杀人如麻。
  本册结束时,袁曹两大集团的决斗,已经结束,但中国人的苦难,却不过刚刚开始。
  第三辑:魏晋纷争
  (一).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204-220年)
  东汉王朝从一六○年起,三十年间,中央政府在宦官群跟皇后家族长期斗争之下,已经瘫痪。不过政治功能仍随着堕力运转。然而,到一八九年,宦官消灭,高级将领董卓先生杀一个皇帝,换一个皇帝,中央政府遂成了植物人,虽有气息,已无神智。
  三世纪○○年代之后,二十年间,中国内战更烈,人民更苦,割据的军阀互相攻击,终于爆发两次决定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一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尤其重要,四十万人的尸体和鲜血,奠定天下三分的基础。
  三国鼎立 (221-235年)
  本册包括三国时代的高潮,英雄人物诸如刘备、诸葛亮、张飞,以及魏延,相继死亡。但本册最大的贡献,是对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作一精密的厘清,事实是:
  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在这五次北伐中,二出祁山。只有《资治通鉴》能为我们作出这种明确的叙述。
  (二).寿春三叛 司马夺权
  寿春三叛 (236-259年)
  本册叙述二十四年史迹,三个帝国的分裂局势,已经稳定,而内斗转趋惨烈。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前程如锦,却看不到人民苦难。
  司马夺权 (260-288年)
  三世纪进入六○年代,历时六十一年的“三国时代”结束,蜀汉、曹魏、东吴,分别被司马家族建立的晋王朝消灭。三个帝国建立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犹在眼前,想不到崩溃得却如此迅速,几乎只听见轰然一声,即行倒塌。在某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通鉴》是一部王朝或政权兴亡的诊断书,从患病到死亡,以及拒绝服药的景况,历历如绘,不仅仅供后人凭吊,也供后人沉思。
  (三).八王之乱 大分裂
  八王之乱 (289-309年)
  “八王之乱”实际上并不只有八个亲王,卷进这场内斗,并被屠杀的,至少有六十个亲王之多。因为也只有这八位亲王,曾经完全控制过中央政府,烜赫一时才这样称呼。
  “八王之乱”的前奏曲是皇后贾南风发动的诛杀杨骏的政变。贾南风不属于“八王”,但她却是 “八王”的导师。“八王”踏着她走向死亡的脚迹,一个一个,坚决无畏,前仆后继,直奔屠场,连上帝都阻挡不住。
  大分裂 (310-319年)
  本册只容纳四世纪一○年代的十年史迹,在这十年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一个被不明不白毒死,两个被敌人生擒活捉,虽然甘愿受辱,仍免不了诛杀。一些大义凛然,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之辈,除了表演慷慨外,没有行动。而努力挣扎,想报效国家的真正英雄豪杰,如刘琨等,纵欲任性,奢侈糜烂,也不过是想用别人的血,作为他的红毯。清谈(穷嚼蛆)误国,事实俱在,谁都无法改革,一种无力感,跃然纸上,扼腕不止。
  (四).五胡乱华 石虎肆暴
  五胡乱华(320-336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没有几个中国人能把这个时代弄得清楚。
  感谢司马光先生和他的编辑群,把这个最混乱的时代,整理出一个纲要,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资治通鉴》是惟一的一部,使人对五胡乱华留下深刻印象的巨著。
  石虎肆暴(337-354年)
  大分裂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短命王国不断兴起,也不断覆亡。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暴君的缘故,促使王国短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国短命的缘故,产生暴君?
  三世纪七○年代孙皓先生的暴行,曾造成震撼,而石虎先生的暴行,要超过孙皓先生百倍。不同的是,孙皓的暴行孙皓自己知道,而石虎的暴行石虎自己不知道,他像一头禽兽一样,靠本能活命,没有人告诉他人的价值,所以他的那些贵为帝王的儿子们,事实上不过一群小禽兽而已。
  史书上一行一字,背后都有千万惨绝人寰的生离死别,不忍卒读!
  第四辑:南北分立
  (一).苻坚大帝 淝水之战
  苻坚大帝(355-376年)
  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是所谓圣人,最缺乏的是真正英明的政治领袖。万万想不到,就在大分裂时代中,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北中国(他所统治的版图)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淝水之战 (377-393年)
  淝水战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比之于西方的莫斯科战役,而苻坚大帝,也可比之于拿破仑大帝,无论战争形势、程序,以及最后引起土崩瓦解的结局,几乎完全相同。不相同的是,苻坚大帝受中国传统史学家的轻视,拿破仑大帝受全世界(包括敌人)的尊敬。
  (二).参合杀俘 王始帝国
  参合杀俘(394-402年)
  参合陂,又见杀俘。
  杀俘不过是暴行之一,大分裂时代中,人命不如猪狗。为了保护自己,政治上充满了诈欺;诈欺胜利,称王称侯,享受荣华富贵;诈欺失败,全家一死。什么都代替不了胜利,手段遂愈来愈卑鄙无情。“大义”永远站在胜利的这一边——犹如拿破仑先生所说:“上帝永远站在大炮更多的这一边。”
  王始帝国 (403-414年)
  中国历史上没有王始帝国,但事实上却有王始帝国,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兴起,只知道它于四○三年灭亡。首领人物以王始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在一块豆腐干一般小的地方上,拳打脚踢,既去笑人,又被人笑。而另一特征是结局血腥,因为王始先生的结局,正是下台君王的模式,这模式直到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崛起,对待清王朝皇族时,才被破坏,这要归功于西方近代文明。
  (三).统万碑文 自毁长城
  统万碑文(415-428年)
  统万碑文使我们终于发现,五胡乱华十九国之一的胡夏帝国,竟是如此美好。没有刑罚,没有战争,没有痛苦,没有不公平。即令在一千五百年后拜读,眼前仍浮出一望绿油油的流奶与蜜之地,耳畔仍听到人民出自内心深处的感恩欢呼。
  自毁长城(429-449年)
  大分裂时代前期“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在本册结束;后期“南北朝时代”,同时在本册开始。
  再一次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人民如此,南北朝时代人民也如此。我们听到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
  (四).南北朝 刘彧诏书
  南北朝(450-465年)
  南北朝,比五胡乱华,更为恶劣。
  大分裂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黑暗时代,而五世纪五○年代,更是大黑暗时代中的大黑暗时代(东西相映,西方的罗马帝国,也同样正陷黑暗)。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
  刘彧诏书(466-479年)
  南宋九个皇帝中,暴君就有六个之多,六个暴君中知识程度最高、几乎能把儒家学派经典从头背诵到尾的,是七任帝(明帝)刘彧先生。
  刘彧先生奇异之处是,他在每次诛杀他的对手之后,都要下一道诏书,誓言自己是如何的善良,和对方是如何的罪恶滔天。
  盖本书所涵盖的年代──四六六年至四七九年,正是暴君群在南宋帝国密集安打时代,刘彧先生的诏书横飞,罪恶的妙文应共同欣赏。
  第五辑:乱世烽烟
  (一).全盘汉化 萧鸾眼泪
  全盘汉化(480-494年)
  五世纪九○年代,一件大事发生:北魏帝国全盘汉化。拓拔宏先生,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先生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拋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然而,可惜的是,拓拔宏先生时代,汉文化正处于衰落的周期,而拓拔宏所选择的又是汉文化中最腐烂的部份,从四八六年,他第一次穿上衮龙袍,戴上有九个穗的帽子,以后在丧葬仪式上以及门第上,纠缠不休,我们就可看出,他汉化的方向,跟凯末尔先生的洋化方向,大不相同。
  萧鸾眼泪(495-502年)
  南齐帝国五任帝萧鸾,每逢诛杀他恩主的子孙时,都痛哭流涕,有些人遂认为他本性并不是不善良,只是为了保护子孙,不得不杀。我们承认形势比人强,却不一定非杀不可。世纪在萧鸾眼泪和暴君萧宝卷疯狂行动中结束,但人民灾难却没有结束,下世纪(六)将是更大更惨的世纪。
  (二).洛阳暴动 河阴屠杀
  洛阳暴动(503-522年)
  六世纪初叶的若干年,在大分裂时代中,除了第九次南北大战,其它时候,无论南北,大致上还算平静,北朝由一位少妇胡太后统治,南朝则由一位壮汉萧衍先生统治。他们都心情忠厚,待人有无尽的热情。然而,这种性格在政治上如果不知道节制,一定产生赏罚不公的罪恶,导致再忠心的人都不再忠心。
  南梁的大坝崩溃,北魏的洛阳暴动,都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在本册中出现。
  河阴屠杀 (523-531年)
  从某一个角度评估河阴屠杀,包括把现任皇太后和现任皇帝,投到河里活活淹死,诚是一项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这是对腐败凶暴统治阶层的大反扑和大报复。
  河阴屠杀是一个企图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案例,启示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都使人警惕。
  (三).遍地血腥 饿死宫城
  遍地血腥 (532-547年)
  五三四年,北魏帝国分裂为二:东魏及西魏。中国历史上,没有和平的分裂,任何分裂,都会造成长期杀伐。因为,分裂后的政府,都以正统自居,自己是“真”,对方是“伪”,真伪不并立;自己是“忠”,对方是“奸”,忠奸不并存。我们称这个分裂前后的世界“遍地血腥”,只是为千万在毫无意义的内战中死去的中国人哀悼。
  饥死宫城 (548-554年)
  古今中外,历史上多的是混世魔王,但没有一个比中国六世纪五○年代的侯景,更为离奇可怖。他不是一个君王,他也没有政治号召,他赤裸裸的用暴力给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他自己,带来祸患。
  激起他背叛东魏的是高澄,高澄那种少不更事的暴戾气势,使靠血汗起家的侯景,怒血沸腾。激起他背叛南梁的则是身患沉重老昏病的萧衍,在信誓旦旦之后,立刻就出卖侯景,使侯景除了背叛外,没有别的选择。
  侯景应该诛杀,但是促使侯景疯狂的原因,更应该检讨。
  (四).禽兽王朝 黄龙汤
  禽兽王朝 (555-562年)
  大分裂时代就是大黑暗时代,这个时代中,前后有二十七个疆土面积大小不等,立国寿命长短不一的帝国王国,但是,没有一个政权,比北齐帝国,更使人震恐。高姓家族组成的这个禽兽王朝,虽然只有二十八年,但却拥有六个皇帝,其中只有一个——三任帝高演,还像一个正常人类,而六任帝高,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小娃;其它四个君王的凶暴淫虐,截至六世纪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
  黄龙汤(563-575年)
  中国官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部份,官场文化谄媚术,到“黄龙汤”而达到仙境,一个国家的品质,由政府中谄媚行为的多寡和深浅而定,一群野生动物组成的政府,连谄媚也是禽兽型的,那就是:无耻而大胆,而且把无耻当作光荣。随“黄龙汤”而来的,一连发生两次最大的千古奇冤,斛律光先生和崔季舒先生等的被屠杀,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禽兽王朝必然的产物。
  第六辑:贞观之治
  (一).突厥可汗 南北统一
  突厥可汗 (576-588年)
  六世纪进入末期的两个年代──七○年代、八○年代,中国大分裂已接近尾声。如果统一是可庆幸的话,我们就必须感谢层出不穷的昏君暴君,由于他们的昏暴,才产生“拯救同胞”和国土复合的后果。
  而也就在同时,突厥像一个巨人一样,在北方崛起。在六世纪末期,它的影响还不过刚刚开始。
  南北统一 (589-608年)
  中国长达二百八十六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于六世纪八○年代最后一年(五八九)结束,重归统一。
  隋王朝一任帝杨坚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心胸狭窄,不过中人之姿,但用帝王标准评估,他是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然而他的儿子杨广,却是历史上最残暴,和出丑最多的君王之一。
  (二).官逼民反 江都政变
  官逼民反 (609-617年)
  中国历史上的民变,有一项最大的特质,就是:
  绝大多数都是被暴君、暴官逼反。在这方面,杨广先生应是最杰出的暴君、暴官之一,他能在短短十三年间,把全国人民逼反,把正蒸蒸日上的隋王朝帝国,砸得粉碎。
  江都政变 (618-621年)
  六一八年的江都政变,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广在被逮捕后,仍不认为自己有罪;在承认自己有罪后,曾困惑的问:
  “我虽对人民有罪,但对你们却恩重如山!”这是一种显明的“养狗政策”,暴君们都喜欢这一套,认为全国人民反对我都没有关系,只要我的看门狗肥而且壮,你们就束手无策。问题在于,一旦人民的愤怒超过临界点,再肥再壮的狗都挡不住人民闯进大门。更危险的是,最忠实可靠的狗,到时候都会反扑过来,咬断领袖的咽喉。
  (三).玄武门 贞观之治
  玄武门 (622-629年)
  唐王朝瓶颈时代的夺嫡斗争,跟隋王朝瓶颈时代的夺嫡斗争,其相似的程度,几乎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全国刚刚开始安定时,突然爆发玄武门政变,李世民先生的演出,比杨广先生当年,更为狠毒暴烈。
  感谢上帝,夺权胜利的李世民先生的贡献是正面的,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英明伟大的君王之一,使我们简直很感慨的想:幸亏有这场玄武门政变。
  贞观之治 (630-643年)
  “贞观之治”终于来临。
  贞观,这极为短暂的二十三年,却被视为太平盛世的典范,成为以后一千余年所有政治领袖羡慕、模仿的对象。
  ──然而,使人叹息的是:直到二十世纪一九八○年,没有一个时代能赶上“贞观之治”的水准。
  (四).黄金时代 武曌夺权
  黄金时代 (644-664年)
  “贞观之治”为中国带来第二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经济现象是一年复一年的大丰收,中国人特别强烈的复兴潜力,完全发挥。其次是政治清明,最初全国死刑犯每年不过二十九人,后来也不过增加到二百九十人。士卒受到政府优厚的照顾,官员大多清廉,和具有高度的行政效率,中国人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一个进步的文明社会。
  武曌夺权 (665-688年)
  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唐王朝三任帝李治当权中期,开始衰退。李治真是一个玩具人物。天可汗之尊的李世民大帝,怎么竟生出李治?李治先生的智商和遭遇,似乎跟司马衷先生一样,都受制于一个畸形女人——贾南风的容貌丑、武曌的年龄大。这两个白痴皇帝,举起双手,恭恭敬敬,把他们的帝国和骨肉,呈献在她们之前,由她们想怎样宰割,就怎么宰割。
  第七辑:安史之乱
  (一).恐怖世界 恶妻恶女
  恐怖世界(689-705年)
  武曌登极,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当时,李姓皇族、文武百官全都反对,为巩固权力,武曌遂大量任用特务,大规模屠杀,李姓皇族及忠贞大臣,灭绝殆尽,特务来俊臣,更著有《罗织经》一书,成为网罗罪状,制造冤狱的经典,人人震怖,中国成恐怖世界。
  恶妻恶女(706-718年)
  八世纪○○年代,一对母女强人,登上中国权力高峰,母是韦皇后,女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她们根本不懂政治是什么,却自认为对政治了如指掌,最后更兴起杀机,母女联手,把丈夫、父亲谋害。
  八世纪一○年代,另一位女强人以另一种方式出击,这位出身尊贵的太平公主,手无寸铁,只集结了一批官场马屁精,就想发动政变,罢黜跟武装部队有深厚感情的现任皇帝。
  三个女强人死后,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武曌时代的恶梦,才告结束,中国终于喘一口气,开始复原。
  (二).开元盛世 范阳兵变
  开元盛世 (719-744年)
  自“贞观之治”之后,经过两个疯狂女野心家──武曌和她的儿媳妇韦皇后,折腾了四十年之久,而终于出现“开元盛世”。不仅因为盛世之难以出现而显得可贵,而且在这个盛世中,中国除了政治安定、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外,教育也很发达,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宗教,都臻巅峰,或正臻向巅峰。
  范阳兵变 (745-75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达一百三十年之久、断断续续的黄金时代,包括“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本册中的七五五年,天崩地裂声中结束。李隆基做出了太多严重的错误。中国人民也再度进入一个更漫长、更前所未有的黑暗,直到《资治通鉴》结束,黑暗仍然继续。
  李隆基作的恶没有杨广的多,但杨广引发大乱之后,有李世民大帝收拾残局,创造长期和平,李隆基引发大乱之后,长达一千年有余,却再没有英雄崛起。
  (三).睢阳之围 皇后失踪
  雎阳之围 (757-763年)
  本册包括七年──从七五七年到七六三年,中国正从最高峰号叫着翻滚而下,我们可以在这转折点的几年中,看到一个帝国在毁灭前内部的生理变化:君王愚恶、宦官狠毒、军人凶暴、文官贪赃,仁义道德在赤裸权力之下,全都成为虚言。即令彪炳史册的雎阳之围,也包涵多少上述的这些元素。
  划时代中最突出的是:安禄山、史思明二位先生,都被儿子诛杀,儿子固是凶手,老爹挨刀,也大快人心。
  皇后失踪 (764-780年)
  本册用《皇后失踪》作为书名,是突出一项传奇:唐王朝十二任帝(德宗)李适的娘亲、睿贞皇后沈女士,在洛阳沦陷于叛军后,生死不明,以皇帝的权势和财富,索遍天下,都找不到她。她可能已死;也可能被掠夺贩卖到一个荒苦乡村,并不知道丈夫、儿子在找她;也可能已沦落到无法见人的地步,不愿出面。
  连身处深宫,平常人看一眼都会惹来杀身之祸的皇帝的姬妾,竟会被杀、被掠、被辱、被卖,那么,平民的生命和尊严,又算什么!
  (四).泾原兵变 猪皇帝
  泾原兵变(781-784年)
  本册只包括四年,其中七八三及七八四年,跟六一八年一样,在《通鉴》中篇幅最长。对历史学家而言,天下太平表示无事可记,天下大乱才有用武之地。读者阅读前如果数一数每年的页数,就可发现篇幅少的一定天下太平,篇幅多的一定充满灾难。七八三及七八四年,正是充满灾难的年份。
  猪皇帝(785-799年)
  本书包括十五年史迹(七八五至七九九),八世纪最后十五年的岁月面貌,清晰呈现。除了到处是混乱外,我们还看到智者的言语──陆贽先生的奏章,那简直是金言。
  我们用“猪皇帝”作本册书名,是一种叹息,不仅对李适先生的愚而诈叹息,也对中国历史上竟一直层出不穷的出现愚而诈首领叹息。
  第八辑:晚唐暮景
  (一).元和中兴 牛李党争
  元和中兴(800-815年)
  唐朝猪皇帝李适(音同阔)终于逝世。无论政府官员和全国人民,都像松了绑似的松了口气。他的儿子十三任帝(顺宗)李诵登极了八个月后短命而死,孙儿十四任帝(宪宗)李纯坐上宝座,自八○五年至八二○年,共在位十六年,元和作为年号,在这十六年中,有八项最大建树。
  一连串获胜的军事行动,使中央的权威重振,史称“元和中兴”。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也激起当时人的兴奋之情。
  牛李党争 (816-826年)
  唐王朝后期,党争表面化及白热化,几乎所有的事都牵涉党争。已经崩溃了的最后道德防线,遂更加崩溃,党人为了打击对方,取得眼前一点利益,几乎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一段漫长的历史,如果细心的注意到当事人每一句话或每一个行动,都另有所指,就不禁哑然失色,感受到激烈党争下的官员,良知完全泯灭。
  (二).甘露事变 大中之治
  甘露事变 (827-843年)
  中国历史上共有三个宦官时代。
  第二个宦官时代中,有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帝王和宦官的地位,逐渐颠倒。“甘露事变”是一场帝王跟宦官最凌厉的一次正面冲突,由帝王发动攻击,宦官反应,结果皇帝失败。从此以后,因为帝王向宦官屈服之故,连宰相也都成为宦官的家奴——没有宦官推荐,他就当不上宰相。
  大中之治 (844-866年)
  李忱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应该是个草包才合理,但他却俨然有老祖宗二任帝李世民之风,给中国人民带来短暂的和平,也算是中国人之福。
  “大中之治”是和平的休止符,本册是最后一册和平之书,之后,直到《通鉴》结束,满行满纸,都是战争和屠杀。
  (三).黄巢民变 狼虎谷
  黄巢民变(867-881年)
  进入九世纪七○年代,唐王朝在他们的皇帝李漼、李俨领导之下,以无比的颟顸,冲下使他们粉身碎骨的万丈深谷。杨广亡国模式,重现政治舞台。
  在本册中,庞勋兵变是一个声如巨雷的丧钟,可惜惊不醒唐王朝最高领袖,于是中国历史中最大民变之一的黄巢民变爆发。从此之后,直到《通鉴》结束,《通鉴》被妇女的哀号掩盖、被儿童的鲜血淹没。
  狼虎谷(882-888年)
  狼虎谷,留下了使人震撼的名声,只因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而又最受争议的变民首领之一的黄巢先生,于八八四年,在那里败死。
  十九任帝李忱一死,继起登台演出的是花花公子李漼,以及更等而下之的李俨,唐王朝就铁定要亡。但正式敲响丧钟、公告天下皆知的,却由黄巢动手。狼虎谷虽使黄巢悲剧落幕,但改朝换代型的人民悲剧,则仍继续,并且越来越惨。
  (四).军阀混战 大黑暗
  军阀混战(889-895年)
  即令最严格的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迅速恶化的唐王朝,在回光反照(李忱在位的大中之治)之后,进入弥留。第二年(八六○)开始,全国军阀就陷于混战。从八六○年唐王朝二十任帝李漼登极,直迄九七八年吴越王国灭亡,一百余年之间,这四个字以及以下数册的书名,诸如:“大黑暗”“千里白骨”,随时都可以使用。
  大黑暗(896-901年)
  从唐王朝十九任帝李忱逝世,九世纪六○年代算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普天之下,莫非悲土,率海之滨,莫非惨民。军阀盗匪各霸一方过瘾,更互相厮杀。小民的生活今日不如明天,后天又不如今日。本册记载九世纪末年史迹,群驴乱舞,抚膺扼腕。
展开
目录
战国时代·吞并六国
《柏杨版资治通鉴》再版序
柏杨序
柏杨再序
赵顼序
司马光进呈《资治通鉴》表
公元前四○三——前二九一年  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导读
公元前五世纪九○年代
三家分晋
公元前四世纪最初十年——二○年代
聂政刺死侠累
吴起被陷害奔楚
吴起之死
公元前四世纪三○——五○年代
秦国颁布招贤令
秦国变法
马陵战役庞涓丧命
公元前四世纪六○——九○年代
赵国厉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三世纪最初十年
赵雍饿死行宫
公元前二九○——前二一一年  吞并六国
《吞并六国》导读
公元前三世纪第二十个十年——三○年代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秦渑池之会
田单火牛隈破燕
阏与之战
公元前三世纪四○——六○年代
长平会战
秦诬杀白起
廉颇被谗罢黜
公元前三世纪七○——八○年代
荆轲刺秦王
秦王朝统一中国
蒙恬击匈奴
楚汉相急·匈奴崛起
黄老之治·开疆拓土
宫廷斗争·万里诛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