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原本属于化外蛮夷之地,经过历代君主的经营,实力渐增。直到勾
践执掌政权时,战败劲敌吴国,才真正成为受四方诸侯尊重,雄踞一方的霸
主。而决定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胜负成败的关键
因素就是忍辱负重。
自尊是极为宝贵的,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争取、去维护。可是,
古往今来富贵的欺辱贫穷的,高贵的欺辱卑贱的,强大的欺辱弱小的,凶恶
的欺辱善良的,年轻的欺辱年老的,勇武的欺辱柔弱的,邪恶的欺辱正直的
,人多势众的欺辱势单力孤的,却时常发生。因此,维护自尊的不失,往往
要体现在不甘受辱上。对此,我们中国有很多的成语、俗语与之对应。如“
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
。对于那些为了自尊而视名利如草芥,藐视强权暴力的人和事,大家更是争
相传颂。像鲁仲连的义不帝秦,齐国隐士的不食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
米折腰,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但是我们一定不可以陷入盲目崇拜之中,认为只要是有辱人格的事就坚
决不做。其实,做任何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暂时忍受屈辱
,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不仅不会遭到世人的嘲笑,还值得我们去尊
重和学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能屈能伸都是大丈夫之举。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百姓苦不堪言,周文王遂有以周代商的政治野心
,不想还未举事就被纣王发觉,将其囚禁于■里。可是文王泰然处之,在菱
里研究《易经》打发时光。直到手下大臣用宝物贿赂纣王,才得以脱身。汉
朝初年,匈奴趁乱而起,越过长城,直逼中原。汉高祖已经灭强秦,败劲楚
,对匈奴当然毫无畏惧之色。他亲率大军迎击匈奴,希望一举获胜,再奏凯
歌。没想到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善于用兵,利用刘邦自大轻敌的心理,诱敌深
入,将刘邦所带领的先头部队围困在平城。刘邦见四面八方都是匈奴的军队
觉得突围无望,就采纳陈平的建议,派人携带重金贿赂单于的妻子,通过她
吹枕头风,让单于网开一面,放了刘邦一条生路。
可以说,周文王由诸侯一下变成阶下囚,刘邦一个天朝大国的皇帝以卑
贱的方式向夷狄之君求饶,他们的人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屈辱。但是由于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绝不等同于一般人的偷生保命,而是为了赢得开创伟业的
机遇,因此,从古至今从未受到指责,而且还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相反,楚汉相争时的项羽,垓下之战失败以后,本来有乌江亭长驾船相
迎,并告知项羽,江东虽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
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他日卷土重来,胜负还未可知。项羽苦笑了一下说
:“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而现在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
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
们呢。”项羽决意不肯只身过江,最后自刎而亡。
尽管项羽自第一次跃马沙场,到最后穷途末路,都没有受到侮辱,无论
是敌是友,都对他怀有几分敬重。但更多的时候,项羽是作为我们批判的对
象而出现的。为什么自甘受辱的扬名青史,铮铮铁骨的反而成为千夫所指?
那是因为勾践折腰、文王忍辱、高祖摧眉,不单单是为了保全自己,而是为
了整个国家的安危荣辱。项羽虽然显得意气风发,始终保全了自身的人格,
却永远失去了振兴大楚的机会,这是为全小节而失大义呀!
有些人可能会说,直面死亡,不屈服于邪恶势力是最需要勇气的。一个
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和尊严能够不惧死、不畏势,这才是勇士的表现,这
才是最难的事情。其实,对于真正的仁人志士来说,慷慨赴死与忍辱负重相
比较,并非是最难的。
春秋时期,晋国大司寇屠岸贾借追究刺杀晋灵公主谋之机,公报私仇,
把赵朔全族诛灭。只有赵朔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赵武幸免于难。为了保护赵
家唯一的血脉,赵朔的朋友程婴把自己的儿子交给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然
后他们商量好由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这样,以牺牲公孙杵臼和儿子的性命
换来了赵武的性命。然后,程婴便背负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
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将他抚养成人。十五年后,长大后的
赵武寻机报了杀父灭门之仇。
程婴与公孙杵臼这两个人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在他们看来,在屈辱下
生存与慷慨赴死相比,前者是更为困难,而后者只是一种解脱的方式,是很
容易面对的。那种为了义气不计后果而以死相拼的行为与为了将来的胜利而
委曲求全相比,无论是从困难程度,还是从人生价值上分析,都是不能同日
而语的,是真正的勇士耻于选择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