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一个初夏(周赧王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一位形容枯搞、华发萧萧的老人,在汨罗江畔失神奔走。风在吹,云在飘,江水滔滔。他低头吟哦,仰天长啸,最后抱起一块石头投水自沉而死。他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伟大的诗人屈原。
悲痛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划起小船打捞屈原的尸体,又用竹简装糯米饭投入江水祭扫。以后,年年此日,人们都竞舟包粽子以怀念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以至于今,悠悠2000多年。
当年打捞屈原祭祀亡灵的情景,逐渐演变为一个伟大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对一位诗人的追思,越过漫漫的岁月风云,成为全民族的一种生活习俗,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屈原的尸体没有打捞上来,他融进了祖国的江河大地,他的个性和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重要部分。 屈原在他不朽的抒情诗《离骚》里写到,他不愿与腐朽、昏庸的君王和奸诈的小人同道,想驾起神驹宝马车在天国远游,追随崇高的先贤。可是,“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初升的太阳在天际辉煌,我猛然从高处瞥见可爱的故乡。车夫掩不住悲伤,我的老马也痛苦不堪地弯缩了身体,眷恋着再不愿向前走。)这种对故土的眷恋,正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情感。
让我们也驾起天车,在时间、空间、表象与内在的长廊里,认识一下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让一种深沉的自豪感从我们的内心升起来,道一声:“做一个中国人,值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