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守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7050358
  • 作      者:
    冯天瑜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二十余年来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作了论述,收录于《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月华集》、《人文论衡》等几种论文集和《中华文化史》上篇之中。本书精选了其中的精华部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关键词诠释<br>一、中国<br>二、中华民族<br>三、人文<br>四、文化·文明<br>五、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br>第二章  文化史的研究对象<br>一、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br>二、中国文化特质<br>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br>四、中国文化史分期<br>五、中国文化的地域展开<br>六、中国文化现代转型<br>(附)中国文化转型要旨<br>——冯天瑜教授访谈录<br>第三章  中外文化交融互摄<br>一、从“前文明”、“诸文明”到“普世文明”<br>二、“开放”释义<br>三、走出“原始封闭”<br>四、华夷相交列国沟通<br>五、“胡服骑射”与《谏逐客书》的内蕴<br>六、筑城“自守”与“勤远略”<br>七、军事外交与商路开辟<br>八、汉胡交融的积极效应<br>九、宗教职业者与文化传播<br>十、纳佛·斥佛·儒佛交融<br>十一、郑和下西洋:卓越成就与历史遗憾<br>十二、双向互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br>十三、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聋子问的对话<br>十四、从闭关锁国到门户被动开启<br>十五、睁眼看世界<br>十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与驻外使节派遣<br>十七、向西方求真理·以俄为师<br>十八、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r>十九、全方位自主开放及其显著实绩<br>(附)“文明冲突论”辨析<br>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经世传统<br>一、儒学经世<br>二、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br>三、孔子“重政务、斥技艺”思想评议<br>第五章  中国传统智力论<br>一、智力界说<br>二、智与德<br>三、才能与知识<br>四、智力与先天素质<br>五、智力与“习染”<br>六、智力与“好学”、“敏求”<br>七、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br>八、智力结构诸侧面<br>九、智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br>十、师承与智力传递发展·<br>十一、智力的检验与测验<br>(附)中国古人的发明与发现<br>第六章  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br>一、“新学”与“西学”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而又并不同一的概念<br>二、中国文化在明清之际出现了由“古学”走向“新学”的初兆<br>三、早期启蒙文化在清中叶的沉寂和在清末叶的复苏<br>四、近代新学对早期启蒙文化的继承和发挥<br>第七章  利徐之学探略<br>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br>二、徐光启的学术路线<br>三、利玛窦翻译西洋术语的首创之功<br>第八章  黄顾王文化哲学探略<br>一、从晚周民本思潮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r>二、《明夷待访录》题义诠释<br>三、顾炎武文化思想初探<br>四、王夫之理性主义历史观探微<br>五、王夫之创见四题<br>第九章  晚清学术片论<br>一、道咸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br>二、“变易”与“不易”的二律背反<br>——洋务派“变法”观评议<br>三、张之洞:洋务运动的终结人物<br>四、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br>——从巫觋、士大夫到知识分子<br>第十章  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br>一、向历史请教<br>二、异彩纷呈的20世纪<br>三、现代化:一柄善恶并举、苦乐同行的“双刃剑”<br>四、盛世危言:现代病初诊<br>五、东方智慧与现代病疗治<br>六、对东亚智慧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br>七、东西文明并行不悖,相得益彰<br>回眸学术理路<br>一、博览·庭训·抉择<br>二、义理·考据·词章<br>三、贯穿古今与打通中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