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旨上说,《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着力于从思维及其发展的角度,亦即从深层心理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上,来探究中国前期文化特色产生的必然性,并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作出说明。<br> 从把握方式上说,《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试图对历史作出一种原生态式的把握,以求更多地贴近于历史的实际情状。因此,《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在结构上试图将共时态的展示引入历时态的框架之中。《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的总体构筑——五编的设置——表明着一个大的历史进程,每一编中章次的安排自然也是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考虑的,每一章的论述更是严格地依从于历时的流动,这样三个层次形成了全书历时态的基本框架。然而,章与章之间有时则又或多或少地(不是全部)表现为一种并列的呈示。我以为历时态框架中的这种并列式呈示,可以使叙述方式由单线变为多线,使审视角度由单向变为立体。这样一种结构方式,有利于我们在宏观的历时的观照中作出全面的把握。当然,这种一定程度的并列呈示,乃是置于纵向框架之中的,它们一同汇流在历史的河床里,因而不会造成分离、孤立的群相割裂。并且,并列呈示之间往往又有机地展开着一个愈趋具体的进程。显然,原生态式的把握是一种整体、复杂的把握。在这种把握中有着一种明显的空间性,这种空间性又展现为文化发展的多歧与错综状态,并同历时发展的反复性、迂回性相交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