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095114
  • 作      者:
    张岂之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卷集中论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泰汉三国时期的历史。重点分析了高度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形成,和适应封建主义政治的文化建设取得的划时代的成就的原因,展示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概貌。并对中国历史上以分裂和动乱为主要特征的阶段——魏晋南北朝时代做了客观的叙述,肯定了此时社会文化发生的重要的历史进步。全书文字精炼,详略得当。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和社会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原则在汉初典籍中有集中的体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所谓“至正者静,至静者圣”,“善为国者,太上无刑”,“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等,都反映了这样的政治思想。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发现,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其实有时可以表现出有效的作用。汉初政治的成功就是例证之一。
“无为而治”的思想,当时曾经占据着正统的地位。
成书于汉武帝初年的《淮南子》一书,可以作为汉初思想的总结。其中所谓“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阐述了这一思想原则。在行政实践中推行这样的原则,就应当“除苛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做到“上无苛令,官无烦治”。
无为政治表面看起来仿佛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但从某种角度看,其中却透露出一种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
汉文帝对秦代的刑罚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1.秦法中,大多数罪人都没有确定的刑期,服劳役者往往终生不能解脱。汉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按照犯罪情节的轻重,规定不同的服役期限。罪人服役期满,则当免为庶人。
2.秦法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甚至处死,轻者则没入为官奴婢。这一制度,称作“收孥相坐律令”。汉文帝对这一法令明令予以废除。
3.秦法规定,对罪人行施黥、劓、刖、宫四种残酷的肉刑。汉文帝诏令废除黥、劓、刖三种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汉景帝时代,又进一步减轻了笞刑。
上述法制改革的后两项虽然并没有得以完全落实,但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许多官员能够执法宽厚,断狱从轻,于是狱事比较清明,刑罚比较简省,一般民众所受到的压迫可能较秦代有所减轻。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秦朝的兴亡
第一章 秦政: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奠基
第一节 秦的统
一、蕲年宫之变与秦王赢政亲政
二、秦灭六国
三、“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郡县制度的确立
一、秦的郡县制度
二、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论
第三节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一、秦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二、皇帝: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

第二章 秦王朝的经济管理
第一节 秦经济制度的苛酷风格
一、严密的经济法规
二、军事化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秦王朝的区域经济政策
一、弱关东以强关中的政策
二、苛暴的徭役征发

第三章 秦王朝的文化政策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文化风格和文化影响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文化内涵
第二节 “书同文”的文化规划
一、书同文字
二、民俗的统
第三节 焚书坑儒
一、严酷的文化专制
二、以吏为师

第四章 秦王朝的覆亡
第一节 秦末政治危局
一、沙丘政变
二、大泽乡起义
三、关东六国的复国运动
第二节 反秦武装斗争的胜利
一、从定陶之战到钜鹿之战
二、秦政权的崩溃

第二编 西汉王朝与王莽的新朝
第五章 汉并天下
第一节 楚汉战争
一、刘项政治风格的异同
二、垓下决战
第二节 汉初政治形势
一、兵皆罢归家
二、异姓诸侯王国和同姓诸侯王国
三、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四、白登之围

第六章 文景之治
第一节 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一、文景之治的政治背景
二、“无为而治
三、躬修俭节
第二节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与民休息
二、“为富安天下”的局面

第七章 汉武帝时代
第一节 帝权的加强
一、削藩事业
二、“中朝”的形成
三、十三州部刺史
四、察举制度
第二节 军事成功与西汉王朝的疆域扩张
一、对匈奴的战争
二、汉文化影响与周边地区的拓展
第三节 以儒学为基石的文化创造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时期
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三、兴太学
第四节 服务于大一统政治的经济政策
一、统一货币
二、官营盐铁
三、均输与平准
四、“算缗”和“告缗
五、力农富民
第五节 晚年汉武帝与“巫蛊之祸
一、太子刘据及其博望苑人才集团
二、“巫蛊之祸
三、轮台诏

第八章 西汉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一节 昭宣中兴
一、霍光秉政
二、汉宣帝的平民生活经历与“中兴”事业的成功
三、昭宣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
第二节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一、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二、吏治的腐败
三、西汉末年的民众暴动

第九章 王莽和新朝政权
第一节 王莽改制
一、“王田私属”制度
二、五均六筦
三、分州定域
第二节 赤眉、绿林起义
一、震动全国的大起义
二、昆阳之战
三、新莽王朝的覆灭

第三编 东汉王朝的兴衰
第十章 汉光武帝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东汉王朝的建立
一、刘秀经营河北
二、中原与关中的平定
三、新的统
第二节 刘秀帝业的基础
一、光武儒臣集团
二、河南帝城。南阳帝乡
第三节 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
一、减省刑法
二、减免田赋
三、任用循吏

第十一章 东汉政治形态与社会结构的新格局
第一节 豪强的兴起
一、空前规模的土地兼并
二、“闭门成市”的田庄经济
三、豪族地主武装
第二节 门阀大族的出现和影响
一、门生故吏结成的政治关系网
二、经学世族:学术群体与政治集团
三、门阀大族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权力争夺
一、外戚和宦官对政治中枢的交替控制
二、太学生运动
三、党锢之祸

第十二章 东汉经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东移
第一节 基本经济区地位的变化
一、农耕生产的进步
二、山西与山东:盛与衰的转换
三、农耕区与畜牧区区界的移动
四、两汉经济形势演变的生态史背景
第二节 江南经济的高速度开发
一、从卑湿之贫国到富足之乐土
二、由北而南的移民热潮
第三节 岭南经济的进步
一、北人南下
二、岭南农业成就

第十三章 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一节 对北匈奴的战争
一、燕然勒石
二、班超经营西域
第二节 羌人起义与“破羌”战争
……

第四编 三国时期:从动乱走向新的安定
第十五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十六章 曹魏集团的成功
第十七章 刘备据有巴蜀和诸葛亮北伐
第十八章 孙吴政权的盛衰
第五编 泰汉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十九章 泰汉三国时期的物质生活
第二十章 秦汉三国社会的精神生活
第六编 西晋
第二十一章 西晋的统一与晋初政治措施
第二十二章 西晋经济政策与经济生活
第二十三章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与西晋民族政策
第二十四章 西晋的统治思想、社会思潮与文学艺术
第二十五章 西晋的灭亡
第七编 东晋十六国
第二十六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南北对立
第二十七章 北方割据政权的政治经济状况
第二十八章 东晋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十九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第八编 南北朝
第三十章 北朝的曲折历史
第三十一章 南方宋、齐、梁、陈政权的更替
第三十二章 南北战争与全国的重新统一
第三十三章 北朝政治制度与政治经验
第三十四章 南朝政治趋势与政治制度
第三十五章 北朝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十六章 南朝经济政策与经济生活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民族关系
第三十八章 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
第三十九章 南朝思想文化与科技
第四十章 两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社会风俗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