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之所以将这一年作为一个阶段,主要原因是1940年6月后犹太难民的来沪路线有了较大的变化。1940年6月意大利对英法宣战,接着法国战败投降,此后英国和德意又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展开激烈的海空战,战火还蔓延到了巴尔干半岛和北非西亚。这样,欧洲犹太难民从海上来沪的传统路线全部被切断了。同时,由于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和南斯拉夫、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先后沦入纳粹魔掌,波罗的海三国面临纳粹威胁,后又被并人苏联,而德国占领军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开始有计划的排犹,使欧洲犹太人外逃的潮流更为汹涌,但成功率也日益降低。这一阶段仍有不少人希望来上海,但只能转而走陆路--穿越苏联西伯利亚,然后经中国东北、朝鲜或日本抵上海。走这条路线的犹太难民大都来自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往往历尽千难万险,花几个月时间才到达上海。这一阶段抵沪犹太难民的确切人数特别难确定,因为这方面的资料非常缺乏,但我们估计他们的人数大约在2000人。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3月,在“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的支持下,上海的东欧和俄国犹太人成立了“援助东欧犹太难民委员会”(EASTJEWCOM或EJC,见本书第72页),专门救济来上海的东欧犹太难民(主要是波兰难民)。波兰政府也在上海成立了“波兰在华战争难民组织”(见本书第72页)。与前几个阶段相比,由于这一阶段来沪犹太难民人数大减,所有在沪犹太难民的食宿条件均有所改善。
展开
——陈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