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br> 第一节 席卷亚欧北非的“民族大迁徙”<br> 一、匈奴人的西迁与鲜卑人的南下<br> 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前后,游牧于中国北部大漠南北的匈奴人开始进人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原始社会趋于解体,部落联盟逐渐转化为国家组织。公元前209年,冒顿射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逐步完善匈奴人军政合一的统治体制,以单于庭为中央国家机关,直辖匈奴中部地区;以左右贤王庭为地方最高府衙,分别管辖匈奴东部与西部地区。单于和左右贤王在自己辖区内各自招集军队,所有成年的自由男性氏族成员均被编为骑兵,氏族<br> 部落贵族首领则分别被任命为什长、百长、千长、万骑长或王侯。凭借这样组织起来的强大军事力量,冒顿单于不仅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零,控制了东含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广大沙漠草原地区,而且乘秦末楚汉相争之机,进袭河北、山西、陕西等中原农耕地区,成为新建西汉政权的严重边患。<br>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进击匈奴,反被冒顿单于所率的40万骑围困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达七日之久,通过重贿单于阏氏,始得突围脱险。此后,西汉只得实行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嫁给单于,赠以财货,方求得北方边境的暂时安宁。汉武帝即位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西汉政权积聚了雄厚实力,对匈奴改而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武帝遣卫青、霍去病等率大军深入漠北,歼灭匈奴大量的有生力量,使“漠南无王庭”。公元前57年,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重新统一匈奴各部后积极谋求汉王朝的支持和帮助,于公元前51年归附西汉,确认单于庭作为地方政权隶属于汉王朝中央政权。公元前33年,稽侯珊在朝见汉元帝时表示愿当汉家女婿,元帝即以后宫良家女子王嫱(字昭君)妻之。<br> 呼韩邪单于归附西汉后,匈奴部族内部比较安定,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力量随之增强。又由于后来的王莽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激起匈奴人的严重不满。因此,东汉初期,匈奴对中原地区的袭扰掠夺活动再度猛烈起来。公元48年,匈奴贵族争立单于的斗争重新激化,管领匈奴南方八部之众的稽侯珊之孙右奠犍日逐王比自立为单于,率四五万部众归附东汉,于是匈奴最终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逐渐内迁,分布于晋陕北部和内蒙西部地区,与汉族杂居,并帮助东汉王朝防御和反击北匈奴。北匈奴则留在漠北,继续袭掠中原。 公元73年,已趋稳定的东汉政权派窦固、耿忠、耿秉、祭彤率兵分四路进山北匈奴,追至人山和巴坐坤湖。公元89年,东汉义派窦宪、耿秉率汉军会合南匈奴兵共4万余骑进击,大破北匈奴于额布根山一带,受降二十余万人。公元91年,东汉复遣耿夔大破北匈奴于阿尔泰山;同时,原受北匈奴宰制的其他游牧部族也纷纷反戈,致使北匈奴单于“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率领残部先抵乌孙,2世纪中叶移驻康居。在康居游牧生息了约两个世纪,力量渐强,4世纪中叶开始继续西迁,征服包括伏尔加河、顿河下游地区阿兰人和第聂伯河下游地区东哥特人在内的许多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在黑海北岸草原上彰成一个以匈奴人为主体的庞大的部落联盟。接着,匈奴人又向德涅斯特河与多瑙河下游之间地区的西哥特人发动进攻,迫使西哥特人规避,从而直接推动了日耳曼人诸部落集团的大迁徙。<br> 北匈奴西去后,鲜卑部族日渐强盛。鲜卑人原系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东胡人的一支,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退走大兴安岭北段鲜卑山一带,故名。公元l世纪末,鲜卑人乘北匈奴战败西走、漠北混乱空虚之机,逐步向西迁移,奄有前属北匈奴的广大地区,没有西迁的十余万户北匈奴人也自号鲜卑,与之融合。公元2世纪中期,鲜卑部落首领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建立部落联盟。占据东起兴安岭、西至准噶尔、“东西万二千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大地区。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这个部落联盟瓦解,分裂为宇文、拓跋和慕容等部。<br> 拓跋部是由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而成的,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公元3世纪中叶,在酋长拓跋力微率领下迁至定襄盛乐一带,始由以射猎为主转为以游牧为主,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初步形成以拓跋部为主体的部落联盟。<br> 公元3世纪末,西晋发生“八王之乱”,汉族和南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上层分子相继在中国北部各地建立各自的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315年,鲜卑拓跋部酋长猗卢被西晋封为代王,并取得晋北五县,所受汉族先进文明的影响口益加深.,4世纪小叶,什翼犍在位时期,王位继承由兄终弟及变为父子世袭,似这个j正在形成的国家政权于376年被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解体,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于386年纠合旧部重登王位,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进而攻占山西、河北大部分地区,398年定都乎城。正式称帝,且继续向南推进。439年,拓跋珪之孙拓跋焘相继消灭中原地区的各割据政权。大体实现中国北部地区的政治统一,以至中国出现鲜卑拓跋部在北方建立的北魏政权,与汉族将钡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政权两相对峙的局面。<br> 二、日耳曼人的入主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r> 日耳曼人也发祥于亚欧草原地区。他们在辗转迁徙中逐渐形成三大支:西支散布于莱茵河、多瑙河与奥得河之间的曰耳曼尼亚.包括法兰克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苏维汇人和阿勒曼尼人等。东支分散在奥得河与维斯瓦河之间及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区,有汪达尔人、勃艮篤人、东哥特人和西哥诗人等;北支居住在曰德兰半岛北部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统称诺曼人,细分为丹麦人、挪威人和瑞典人等。<br> 日耳曼尼亚缺乏广阔草原,遍布原始森林,不宜流动游牧,因而西支日耳曼人较早地从游牧转向农耕。据恺撒记载,苏维汇人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已大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只是对农业“并不特别热心”。据塔西佗描述,公元1世纪末期的日耳曼人已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肘还放牧牲畜,兼事简单的手工制作,从而基本实现定居。他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已进入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发生社会分化。此后,这些日耳曼人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展开。例如,定居于莱茵河下游东岸地区的法兰克人,3世纪中叶,一则是气按村落和城镇推选出那些出身于本族中头等的,也就是最高贵的家族的披着长发的国王”,即军事首领,表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已在血缘联系之上。在村落里,各父系家庭之间往往还保有血缘亲族关系,但已不完全排斥外来户,而且外来户既被接纳,就享有同等权利。同一村落的居民共同占有附近的耕地、草地、森林和池沼等,但通常巳将耕地分配给各户较稳定地使用,其产品归各户所有,因而氏族公社代之以农村公社马尔克。另则是尽管在发生重大武装冲突时,仍然召集普通自由的法兰克成年男子参战,但作为法兰克人军事力量核心的已是脱离生产劳动,享有某些社会特权的亲兵,他们作为新贵族而开始与传统氏族贵族合流。最后是一切自由的法兰克人虽还享有同等程度的自由,然而业已出现财产差别。同时有些人开始拥有奴隶,贵族拥有的牲畜和奴隶更多一些。奴隶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能来自奴仆后裔的家庭奴隶,与主人一起长大和受教育,以没有人身自由区别于自由人,无权携带武器和参加民众大会;另一类是生产奴隶,耕种一定的土地,向主人缴纳粮食、牲畜和衣服等作为代役租,处境与西罗马帝国的隶农相近,他们除来自战俘外,也有自卖为奴的同族人。<br> 东支日耳曼入主要分布于黑海北岸草原地区,继续以游牧为生。伹与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的接触比较频繁,经济文化颇多交流,因而社会发展较西支日耳曼人先进。4世纪时,他们的社会分化加深,已经处于国家形成的前夕,并且皈依了被基督救正统派视为异端的阿里乌斯教派。<br> 376年.抵抗不住匈奴人进攻的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被罗马帝国作为同盟者安置在麦西亚一带。378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当局的奴役和压榨。发动起义,在阿得里亚堡之战中击杀罗马皇帝瓦伦斯。继位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对西哥特人采取怀柔政策。伹他死后罗马当局对西哥特人的欺凌重新加剧。西哥特人再次开展武装斗争,在进藉君士坦丁堡失利及南下希腊被困以后,于401年转向意大利半岛,410年攻陷罗马。然后挥戈北向,越过阿尔卑斯山,据有加龙河流域。419年,以图卢兹为首府建立西哥特王国。稍后又从汪达尔人手里夺得西班牙地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