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知识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1101643
  • 作      者:
    (德)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德罗伊森(Droysen,Johann Gustav,1808-1884),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他阐释历史主义的史学思想的论纲和讲稿,经后人考订,编为《Histrik》一书,分为三部分,讲稿全文、提纲草稿、提纲发表稿。本书是《Histrik》的缩编版。选编者以"提纲发表稿"为主体,适当节选了"讲稿全文"中的相应文字,编入提纲条目之下,以作进一步阐释。本书清楚地显示了德罗伊森历史思想的概貌,可以说是德国历史主义在19世纪发展的一份思想记录,对于读者了解德国史学思想很有帮助。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占斯塔火·德罗伊森(Droysen,Johann Gustav,1808—1884),19世纪德国著名历史学家。
  德罗伊森生于波美拉尼亚的小城特雷普托夫(Treptow,今荷兰境内),其父是一位随军牧师。青年时代就读柏林大学。深受柏克和黑格尔影响。毕业后担任方济各会牧师,并同时在大学授课。1840年起,德罗伊森先后执教基尔、耶拿、柏林大学,同时在政治上颇为活跃.曾担任法兰克福议会的议员,参与制宪会议。他在历史著作中表露出强烈的实际政治关怀,宣扬德国的统一只有在普鲁士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是普鲁士,历史学派的开创者。
  德罗伊森前期学术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古典时代的历史,著有《亚历山大大帝传》(1833)、《希腊化时代史》(两卷,1836、1843).这两部著作后来合编为三卷本的《希腊化时代史》(1877、1878)。他首次用“希腊化”一词来指称整个文化时代,奠定了希腊化时代历史研究的基础。后期的学术兴趣完全转向普鲁士历史的研究,代表性论著是篇幅巨大的《普鲁
展开
内容介绍
  德罗伊森治史兼重史事考证与史学理论建构,1857年起。他曾十七次在大学里讲授过“历史知识理论”,除1868年出版的“大纲”部分之外,系统的讲稿先后有徐本芮的整理本(1937)和彼得·赖的考订本(1977)。彼得·赖考订版共三卷。本书系第一卷(即该书主体部分)的选译。原著包括三部分:德罗伊森讲授史学理论的手稿、大纲草稿、正式出版的《历史知识理论大纲》。本书以大纲的条文为骨干,将手稿中相关内容选出分别附录在条文之下。以此精炼地显出德罗伊森历史理论的要义。
  德罗伊森主张史学方法的本质是“理解”,认为历史学家的目的在于根据当时的需要和问题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他的历史理论代表了德国19世纪历史主义反思的高峰。
展开
精彩书摘
    完全相反的情形是:活动性的因素片面的强化,而所有实质因素都被抛弃;因此,一切实质性的都得从头开始。北美的情形显得像是个标准的例子。因为在那里,国家思想还是以抽象的方式存在;还没有塑造出它的民族性;还没有创造出自然性类聚的坚固外形。或者我们也可以举出教会方面的现象为例,没有坚固外形的类聚、没有仪式、没有誓言、没有圣物;有的仅是抽象的个人主义;这正是上个世纪启蒙时代的情形,以卢梭为最尖锐的代表。抽象理想主义有毫不保留的肯定——所以如此,是要借此抽象方式反抗及改变具有惰性的静止状况。那时候被肯定的是自然法、人权、自然宗教、社会的自然状态。他们没有察觉,这些被视为自然的,不过是永无一休止的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相反的,把粗生、野蛮、兽性看作是与自然状态完全相反的现象。当时人们没有察觉,自己太过片面地肯定理想的追求,想借以驱散那些惰性的因素。在上述范围求得健康的关系,使任何一边不至有太多的分量: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只因其精神内容而得到其合理性;这是一件极困难,但却有无尽重要性的想法。就像个人既不放纵自己的肉体,又不视制欲自虐为道德的任务,而使自己的躯体及心灵清明、健康、壮大,将自己往一切好处武装起来。要是谁还因现实中当然令人难过的摩擦而呻吟,他还是没有领悟到,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斗争纷扰,较之于静止状况,是何其丰富与有生息。而且较之于捕风捉影的理想——对历史而言它不是还太早就是已经太老——也是又丰富又有生息。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得到基本的认识,知道这个范围里主要的理念与共同点是什么。这范围中的每一个理念都有无尽多样的历史生命,而且各个理念在任何时刻都是相互交织,彼此制约以及互为前提。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时而这一个,时而另外一个得到优势及占领导的地位。人们可以以某一个或另外一个因素,因其所占比重较大而做时代区分。中古时代,国家思想对教会思想而言,位置甚低;而众所不疑的事实也正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特殊的活动把国家理念提高到终于压倒一切其他理念,并自视从自己出发能建构一切其他理念。理论上肯定国家就是道德理念的极致表现。黑格尔以及其后的学者,选择以法律哲学的方式说明国家无所不包的发展过程。而司塔(Stahl)保留了这种处理工作的标题与形式,却将国家、法律以及一切可能的其他对象都说是可以从宗教性以先定结论的方法(petitio principli)导引出来。
    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了,何以我们必须采取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看法。而且每当我们环顾世事,我们都可以替我们的看法找到证据。相反的,不论是把国家视为是以物质幸福理念为基础的一连串物质交易行为的总和,还是把国家视为与教会相重叠,还是认为可以替国家做出概念上的界定,这些都无异于教条;这样的做法不会对现实有感受,也不会有历史感。
    ……
展开
目录
《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Ⅰ
译者前言 胡昌智/Ⅶ
引 论 耶尔恩·吕森/l
序 言/1
第一章 导论/7
一 历史/7
二 历史方法/lO
三 历史知识理论的任务/13
第二章 方法论/17
一 问题之提出与材料收集(}teuristik)/17
二 史料考证(Die KIitik)/25
三 解释(Die Interpretation)/28
第三章 系统论/59
一 历史活动中的素材/61
二 历史活动中的组织/61
三 历史活动中的工作者/83
四 历史活动中的目的/87
第四章 体裁论/9l
附录一 自然与历史/119
附录二 Histork德文版第一卷详细目录/1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