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评建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审美文化成为中国美学界对当下文化状态进行总体把握的一种表述,也是美学话语突破经典形态,走出形而上思辨困境,致力于对当代文化发展格局作出阐释与说明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概念自出现始,就歧义丛生。它的提出本身也意味深长。但审美文化研究作为关学转型、批评转型的一种理论姿态、批评实践,去灼照、分析、把握当代文化实践,批判、提升当代文化现象与发展走向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审美文化研究与批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其一,它是一种理论与批评主张,是美学界面对当代文化转型所作出的理论调适与批评转型。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当代独特的文化特征,美学界不可闭塞视听.而必须对变化了的文化格局、发展了的文化实践进行新的理论阐释与批评剖析。既是理论主张,就必然带有精英文化所追求的人文理想诉求与精神向度,就必然包含与当代文化这一知识对象进行对话、分析、批判与提升的主观意向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解剖客体的一种文化姿态与文化立场。这也就引中到它的第二个主要特征,审美文化研究/批评体现了一种批判中的建设性倾向,它充满超越精神,不以简单地赋予当代文化以合法性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对它的分析、批判与建构,文化症候研究与意识形态分析是其中重要的批评观念与研究方法。其三,审美文化研究/批评显示了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在方法论上的基本取向,即对90年代以来的文化研究过度注重艺术问题的外部文化研究进行一定的纠偏。对艺术现象的审美属性、本体特征进行内部把握,它追求审美考量与文化研究的综合与统一。
将审美文化研究引入电视剧批评理论与实践中是近年来电视剧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学术与批评现象,也成为电视剧的一种新的批评实践。由于审美文化的当代性与实践性特征,如果单纯让这种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特别是如某些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者早就发现并警惕的,“审美文化研究大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现象,满足于把这些问题作为学术的时尚话题来讨论,热衷于谈论一些大而不当的感受、体会和设想,缺乏对研究对象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世涛:《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引自张晶、周雪梅主编:《论审美文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因此,注重微观的审美文化现象,考察创作实践中的文化特征与审美内涵及其具体指向,通过批评促进创作的良性健康发展,就使得审美文化从理论上的关学思想资源向具体的批评实践发生了切实的转换,也才能保证其真正地从理论的象牙塔中走出,从一种清谈式的理论思维操练与争鸣落实到对具体文化实践的批评与重建。在此,审美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批评理念与批评实践也就取得了一种内在的和谐贯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将审美文化研究引入电视剧批评领域,不仅是美学理论发展与具体批评实践的一种有益结合,同时与电视剧自身的大众文化特征也密切相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