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中,阿育王寺佛舍利宝塔曾先后七次遭受劫难,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保存至今,这是文化史上的奇迹。第一次劫难是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灭佛,全国多数寺院被毁,经像被焚,僧尼还俗。阿育王寺也未能幸免。舍利宝塔被没收进越州(今绍兴)官库。但似乎真有果报,唐武宗灭佛半年即背生毒疮而死。唐宣宗即位,重兴佛法,舍利宝塔先由官库迁至绍兴开元寺,阿育王寺僧上诉至观察判官蒯希逸,蒯秉公判还。明州太守王龟亲自到绍兴奉迎,阿育王寺举行隆重的供奉舍利宝塔仪式,有僧俗八千余人参加,盛况空前。
第二次劫难发生在唐末。其时有一个新罗僧人企图盗走舍利宝塔,他几经谋划,终于混入舍利亭取出舍利宝塔,但是,他手捧舍利宝塔,却整夜绕着舍利亭而行,天亮后他一看,仍然在原地踏步,大惊失色,只好弃塔而逃。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吴越国时期。吴越王钱谬崇信佛教,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派僧人清外随同其弟钱铧到阿育王寺迎佛舍利至杭州,次年建九级木塔供奉。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木塔起火,一寺僧不顾烈火烧身,登上木塔第三层,救出佛舍利塔,暂供于龙华寺。八年后钱弘傲重建宝塔,从龙华寺迎回舍利宝塔,并建石经幢二座。
第四次劫难发生在南宋末年。宋代,阿育王寺拓展为十方禅刹,高僧辈出,四方问道者闻风而至,成为浙东名刹。南宋宁宗时期,被评定为禅宗五山之第二山,与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齐名。南宋末年,阿育王寺遭火灾,但舍利塔安然无恙,被救出保存于古育王寺。
第五次劫难发生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使迎奉舍利塔至开平府华严寺(今内蒙古闪电河北岸)。不久迁塔至燕都(今北京)圣寿万安寺,后因舍利塔发瑞光,元世祖才派人将宝塔送还阿育王寺,并诏江浙省区修复阿育王寺殿宇。
第六次劫难发生在1949年5月。其时宁波已解放,但盘踞在舟山的国民党空军,不时来轰炸阿育王寺。源宠方丈心急如焚,他说服舍利殿主宗释将舍利塔转移。寺僧化通将患重病的宗释背至舍利殿,请出舍利塔,再背至后山,由宗释亲自将舍利塔藏于石穴中,不久又移至天童古松堂,使舍利塔免遭灾难。
第七次劫难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其间许多寺院遭破坏,佛像被毁,僧众被批斗。阿育王寺也未能幸免于难。寺僧为保护舍利宝塔,将其送至鄞县财政局,交政府保管,后移至鄞县文物管理局,1977年寺院修复,由通一方丈迎归舍利宝塔。舍利宝塔一千七百余年,遭数次劫难而完好,至今仍是阿育王寺的镇寺之宝,这主要归功于佛教本身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归功于一代又一代僧人的护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