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三、既有规矩,又有自由
凡是看过京剧的人都知道,京剧人物走路的姿势和平常人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姑娘要走碎步,步态轻盈,婀娜多姿,那跑步的姿势就更美了,又快、又稳,好像风摆柳。而中老年男子和武将走路就要迈方步。演员站在桌子上表示登高,从桌子上翻个筋斗下来表示从高处跳下。这些都是京剧表演的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一定的规程准式。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戏曲舞台上所有的表演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
京剧的表演是高度程式性的,也达到了“化”的程度,故谓之“程式化”。京剧艺术的程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剧本到表演,唱、念、做、打皆有程式。什么情况下,什么人物唱什么曲调有程式。高兴的时候唱〔流水板〕,心情激动或生气的时候要唱〔导板〕,悲愤的时候要唱反二簧。正面人物多念韵白,丑角多念京白。旦角要求笑不露齿,出场、整鬓、走路等都有讲究。用“跑圆场”、“趟马”表示行路,用“走边”(即沿着舞台周围绕行)表示夜行。如果台上的某个角色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晕倒,通常的表演程式是坐在椅子上,被在场的一两个角色用衣袖遮挡着,然后唱〔西皮导板〕,用来表达人物剧烈的情感变化,这种程式叫“气椅”。表现悬梁自尽,演员只用一根白绸带往自己脖子上一套,随即倒地或走下场去,表示剧中人上吊身亡。如果剧中人是碰死的,演员就用头向一固定处连撞三下(其实台上什么都没有),并以打击乐三锣伴之。《打金砖》中,老臣邓禹碰柱身亡即用此程式。
人物上下场也有程式。京剧采用中国戏曲特有的分场制,一出戏分为若干场,通过角色的上下场来展现故事情节。戏曲舞台的布局一般是三面对着观众,一面是后台,左右各有两个门(现在改为侧幕)。演员多从上场门(从观众席往台上看,在舞台左侧)上场,从下场门(在舞台右侧)下场。次要人物和群众角色(龙套、侍从等)先出场,主要人物后出场。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场前要用锣鼓制造气氛,一些元帅、大将出场时的气魄更大。主要角色第一次出场后,要亮相(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动作告一段落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摆出一个静止的姿势,通过形体造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整冠、理髯,念“引子”、“定场诗”等等。
武戏中常有“耍下场”的表演,即剧中人得胜以后,在下场之前要舞弄兵器,以显示得胜者的威风和得意之情。“耍下场”也是一种表演程式,表演者持枪或刀、棍等兵器,一人独舞,耍出许多花样,叫做“下场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