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概论》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峰上,从宇宙观、生产方式、宗教精神等各个方面总结分析中国戏曲文化,在比较中见特点,在论辩中见深度,在超越中见高度,展现中国戏曲文化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底蕴,是一本优秀的古典戏曲研究专著。
郑传寅教授的《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以“戏曲文化的特殊道路”、“古典戏曲的审美形态”、“戏曲文化的精神特质”等三编八章的结构,研讨了古典戏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本专著以比较方法贯串始终,各编都在中国戏曲文化与西方戏剧文化的比较中展开,从不同戏剧文化现象的对照,到产生它们的不同哲学和美学观念、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生产方式的揭示,实际上也是一部比较文化的研究成果。全书围绕古典戏曲这一中心,在比较中多侧面、深层次地探索了它的规律和特点。作者指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特点是“美刺得兼”、“喜以悲反”,这当然是有史实和理论根据的结论。这些见解为大量剧作所印证,是对创作实践所蕴涵规律的理论升华。本书向种种旧说、乃至某些成说挑战,具有鲜明的论辩色彩;而且通过反复论辩,显示了对戏曲研究中留存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深度。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展开
沈达人
郑传寅教授的《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以“戏曲文化的特殊道路”、“古典戏曲的审美形态”、“戏曲文化的精神特质”等三篇八章的结构,研讨了古典戏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史论交融、论述精当,反映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谨学风,也体现出作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种种感受,总想转告给更多读者。
这本专著以比较方法贯串始终,各篇都在中国戏曲文化与西方戏剧文化的比较中展开,从不同戏剧文化现象的对照,到产生它们的不同哲学和美学观念、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生产方式的揭示,实际上也是一部比较文化的研究成果。只是全书的比较没有采取平行展开的方式,而是围绕古典戏曲这一中心,在比较中多侧面、深层次地探索了它的规律和特点。专论古典喜剧的一章突出体现了这种方式的优长。经过比较,中国古典喜剧的特点得到充分阐明。作者指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特点是“美刺得兼”、“喜以悲反”,这当然是有史实和理论根据的结论。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这样的结果又由若干深刻的见解所充实。比如认为西方古典喜剧侧重对主人公的“蠢行”进行讽刺,并以此来恢复道德、法律的正义。这构成讽刺喜剧。我国古典喜剧则更多赞颂主人公善良正直、幽默机智的品性,肯定人类为实现心灵的真纯愿望所进行的斗争。这在讽刺喜剧以外,又构成大量歌颂喜剧。这些歌颂喜剧即使以出身高贵的人物为主人公,也不是表现高贵出身给了他们高贵品质,而是描写他们的叛逆行为同体现这一高贵出身的封建家长、封建教养所构成的尖锐冲突。再如强调西方古典喜剧一般不涉及不可调和的重大
社会矛盾,中国古典喜剧一反此道,往往以重大的悲剧性社会矛盾为基础,从悲剧性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喜剧冲突,因而提高了喜剧的品位,也造成了一种“寓哭泣于歌笑”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剧美。这些见解为大量剧作所印证,是对创作实践所蕴涵规律的理论升华。每读至此,总令我兴奋不已。
敢于论辩是学者的一个优点,然而在论辩中见水平、见深度,并非所有敢于论辩的学者都能做到。《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向种种旧说,乃至某些成说挑战,具有鲜明的论辨色彩;而且通过反复论辩,显示了对戏曲研究中留存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深度。戏曲勃兴于元代的原因,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从明代到今天,不断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作者把它们归纳为元以曲取士、元初废科举、城市经济繁荣、元代文化政策宽松、舞台艺术高度综合诸说,然后一一辩难,并以很大篇幅指出城市经济繁荣这一被不少学者认同的说法的自相矛盾、不足以徵诸史实的弱点。进而申述了自己的看法:其一,文化的平民化进程为元曲繁荣铺平了道路;其二,社会剧烈震荡所带来的文化效应为元曲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这两点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变迁的广泛背景,我以为是有说服力的。比如论及汉儒文化在元代一度受挫而引起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作者提出,金元之际,人生价值观念由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到重视一己之生活的变化,有利于以人生为意象的戏剧的繁荣。同时,由于价值观念的变化,文人从艺成为时代风尚,就像元代梨园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所说的:“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从而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所写的贵族子弟延寿马为了爱情,弃绝家庭、功名,投身戏班,流浪卖艺,也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了。总之,作者认为社会需要是潜在动力,是文化创造的能源,社会需要一种月,公孙卿日:“仙人可见,而上(指武帝)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纤。这些意见是值得重视的,因为通过论辨,作者对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做出了有深度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