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神庙剧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7445
  • 作      者:
    车文明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国的戏剧及宗教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本书就我国古代最普遍的怯场形式,神庙剧场的宗教信仰、建筑形式、演剧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辅以研究个案,全书将我国古代神庙剧场的历史做得极为系统全面,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车文明,男,汉族,1961年10月出生,山西省山阴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1988年毕业于山西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本校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师大人文学院博士后,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部,参编2部共130多万字,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人)1项、省部级项目2项,正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近年来,在开展研究、教学的同时,该所注重学术梯队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多学科、多方向结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的学术团队。2001年以来,全所共承担国家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2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6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54篇,出版专著24部。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山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几年来,广泛开展了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的学术交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所开办学术报告11次;本所教师外出讲学9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25人次,接待国内外来访专家、学者300余人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全书210千字分九章:“绪论”“露台的兴衰”“祠庙献殿考”“山西泽州县冶底村东岳庙考述”“山西泽州县周村镇东岳庙考述”“山西稷山县南阳村法王庙考论”“山西蒲县东岳庙及其戏曲文物考述”“山西佳县白云山庙群调查报告”“江西东部宗祠剧场调查报告”,并附参考文献要目。
展开
精彩书评
    探究中国古代最普遍的剧场形式,神庙剧场的宗教信仰、建筑形式、演剧情况,并辅以个案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神庙剧场是指在神庙里建立戏台,并有观剧场地的场所。剧场,是指由舞台与观众席组成观众观赏演出的场所;神庙则是宗教祭祀的场所。二者的结合,在中外早期戏剧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眭。古希腊早期的剧场旁边建有酒神庙、祭坛,剧场也取名“酒神剧场”。古罗马崇信多神,演戏就是为了敬神。汉森(Hanson)在其所著的《罗马剧场——神庙》一书中就述及这些情况,演戏不但要与神庙结合,且戏台与神庙的相对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古巴比伦及美索不达米亚的乐舞戏剧活动,大多在各大宗教神庙及祭祀场所举行。日本镰仓室町时期(1192一l 603)形成的能和狂言,其舞台也是在神庙里产生,最初借用神庙里的拜殿,以后形成自己的固定格式,面对神殿2。中国早期(宋元时期)剧场除了都市里的商业性剧场——瓦舍勾栏外,就是遍布城乡的神庙剧场。P2建筑特点
    现存元代戏台均在神庙内,面对正殿,以示演戏敬神。戏台多为一间(后来有增至三间者),平面方形(或近似方形),建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砖石台基上。主要由四根角柱承重,柱有木质、石质两种,多有收杀与侧角。柱上(有的柱头上设大栌斗)承大额枋,枋上施斗棋,除四角施转角铺作外,每面均施补间铺作2至5朵不等,元代建筑补间铺作一般为1至2朵,戏台因开间较大,故突破常规。铺作层数一般为五铺作双昂,有的四铺作单昂或六铺作三昂。转角铺作一般用鸳鸯交首拱。梁架结构一般为四角施抹角梁承大角梁,梁上设斗棋,与补间铺作后尾(有的起直杆式挑杆)共同承起直角梁(井口枋),有的井口枋延长至大额上方,以斗棋承托,组成第二层框架。井口枋上再施斗棋(四铺作或五铺作)一圈托起第三层框架,架上再施斗棋承由戗或挑杆,层层收缩至顶,中设雷公柱,组成雄壮瑰丽的大藻井。屋顶一般为单檐歇山式,个别为十字歇山顶。举折(屋顶高度与通进深之比)多在1/3—1/3,5,比较平缓。棋枋用材之大小与宋代官式建筑设计专著《营造法式》之规定基本相符。粗壮的四根角柱支起粗大浑圆的额枋,枋上为纵横交错、层层叠加的斗棋组成的网壮构架支撑着舒展深远的屋檐,其上为九脊单檐歇山顶,个别十字歇山顶屋脊则多至14条,屋顶内部为雄壮瑰丽的大藻井,这就是元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元代戏台。P24
    歌舞百戏演出由早期的撂地为场、随处作场,发展到在高出地面的方形露台上表演,这是一大进步。表演从平地登上高台,不仅便于观看,增加了观众人数,而且使艺术与生活在三维空间上分离,是艺术的进一步自觉。
    由上可知,露台上表演的是歌舞百戏。这是因为宋、金时期,戏曲还未完全成熟,虽然宋杂剧在教坊十三部中为正色,但它毕竟只是散乐中的一种,还未从百戏中独立。百戏杂陈,需要有一个共同献艺的场地,而上无顶盖、旁无遮拦的露台正好适应它的需要,于是兴盛起来。南宋中期,南戏产生,大约金代末年,在金院本中出现了北杂剧这种新的戏曲形式。南戏与北杂剧是成熟的戏曲。就在这时候,露台开始出现衰落,上有顶盖,四面或三面观的舞亭、乐亭、乐棚大量出现。
展开
目录
中国戏楼三题(代序)……周华斌/l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神庙剧场概说/2
第二节 金元戏台研究回顾/17
第一节  电谈“金元杂剧”……?J

第二章  露台的兴衰/39
第一节 露台的兴起与繁盛/40
第二节 露台的延续与衰落/44
第三节 露台的功能/48
第四节 后土祠庙貌碑中两言台的考释/52

第三章  祠庙献殿考/57
第一节 献殿源流/58
第二节 献殿功能/66
第三节 附录 碑文/69

第四章  山西泽州县冶底村东岳庙考述/73
第一节 庙貌及沿革/74
第二节 赛社活动/81
第三节 附录 碑文/86

第五章  山西泽州县周村镇东岳庙考述/95
第一节 庙貌及沿革/96
第二节 所祀神灵考/104
第三节 祀神演剧/107
第四节 附录 碑文/109

第六章  山西稷山县南阳村法王庙考论/113
第一节 庙貌及沿革/114
第二节 所祀神灵考/119
第三节 舞庭创建之意义/124

第七章  山西蒲县东岳庙及其戏曲文物考述/131
第一节 庙貌及沿革/132
第二节 东岳崇拜源流/144
第三节  “东岳行伺遗天下”问题/149
第四节  东岳啦之豢祀以及戏曲活动/152
第五节  附录 碑文及碑目/164

第八章  陕西佳县自云山庙群调查报告/179
第一节 庙貌及沿革/182
第二节 相关人物/196
第三节 白云山诸神/201
第四节 宗教、戏曲活动/213
第五节 附录 碑文及碑目/210

第九章江西东部宗祠剧场调查/245
第一节 宗祠历史/246
第二节 宗祠建筑/249
第三节 剧场变迁/255
参考文献举要/263
后记/2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