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戏剧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4400921
  • 作      者:
    余秋雨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此次出版的“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包括《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戏剧思想史》四本,是余秋雨先生于80年代出版的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修订新版。今天的年轻读者可能只知晓余秋雨先生是一个杰出的大文化散文作家,而早年的余秋雨先生之名世却是以这四本扎实的学术著述来奠定的。
  《中国戏剧史》为《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修订版。该书侧重于戏剧文学方面。这是因为,戏剧文学更能经得起“文化—心理结构”的分析,而声腔、演出等方面则缺少能用文字准确描述的实证素材,史家稍稍用力,便容易陷入琐碎的考证和空洞的揣想。一旦陷入,史就不成共为史。此次新版,书末还附有“一个幽默的附录”,是有关此书出版二十年后一个有趣的遭遇。读者读了这么厚厚的一《中国戏剧史》,在结束时笑一笑,想来也是愉快的事。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热闹的世界原始歌舞、祭祀礼仪、巫觋扮演、优的活动,这一些,本来都分散在各个部落、氏族中。等到新兴的封建主在战马上统一国家之后,产生了各方面的交流和汇融,艺术的天地也就出现了空前的热闹。秦朝非常短促,却也留下了一些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筑造工程。长城、泰山石刻、兵马俑、阿房宫……从这些美的实迹中,人们不难领略一种足以延续千余年的制度和精神在方生之时的宏大气魄。
  宏伟而疲倦的秦朝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后,汉代,才定下心来,缓过气来,酣畅地舒展出一个东方大帝国的内在生命力。作为这种生命力的对应物,美的实迹也不再仅仅留存在石块泥胎上,而是成了一种欢快活泼、丰富浓烈的社会存在。统治者也开始积极关注,例如他们对于乐府的重视,就对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起到了促进作用。"百戏杂陈",这一说法,生动地概括了汉代艺术世界的丰富活跃,也体现了中国人在跨越一道重要的历史门坎之后所产生的松快感。
  "百戏"之"戏",意义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引起人们审美愉悅的动态技艺表演,大多包括在内。音乐、演唱、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片段……交相呈现,熙熙攘攘。这一系列动态的技艺表演,无所不包,欢快狂放,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时出现的汉赋,洋洋洒洒,浪漫不羁;还可联想起当时的帛画和石刻,入神同处,古今荟萃……但百戏比它们更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百戏的各种项目,有时是轮番表演、缀联汇集;有时也会融而为一,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张衡(78-139)《西京赋》中对于一个叫做"总会仙侣"的演出节目的描述,使我们依稀看到了一个很有气魄的表演场景: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逶蛇;洪崖立而指麾,被毛羽之纤丽。度曲末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霹雳激而增响,磅磕象乎天威。……
展开
目录
新版自序
第一章 邈远的追索
一 最初的踪影
二 装神弄鬼
三 彬彬礼仪
四 温柔敦厚
五 慧言利嘴
六 小结

第二章 漫长的流程
一 热闹的世界
二 歌舞小戏
三 滑稽表演
四 诗的时代
五 小结

第三章 走向成熟
一 市民口味
二 笑声朗朗
三 弦索琤琤
四 南方的信息
五 艺术家人聚合
六 小结

第四章 石破天惊
一 精神的外化
二 元剧第一主调
三 元剧第二主谓
四 法治之梦
五 缅怀之梦
六 团圆之梦
七 小结

第五章 传奇时代
一 旧样式的衰落
二 新样式的更替
三 由岑寂到中兴
四 昆腔的改革
五 丰收的世纪
六 四部杰作
七 生机在民间
八 小结

第六章 走向新纪元
一 近代人的思考
二 公正的体认
一个幽默的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