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哈里森的认识大多始于两三年前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流行。村上情调的倾慕者们由于对英语的不求甚解,把“甲壳虫”的旧作《挪威木屋》当做了音乐版的《挪威的森林》,便纷纷搜寻此曲。很多人是因为这个误会才了解到声名本来并不那么卓著的哈里森的:哈里森在《挪威木屋》中别出心裁地运用了一种神秘的东方乐器——西塔琴,为列侬那淳朴的歌声蒙上了一层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
——内敛的哈里森多年痴迷于这种“东方神秘主义”,他曾带领“甲壳虫”的全部成员远飞印度,向一位宗教师学习瑜珈法门,并进行了不少天类似于坐禅之类的修行。这次印度之行使哈里森对东方的神秘教义更为着迷——但在那些对宗教问题作过理性思考的人士看来,哈里森所偏执的东西与其说是宗教,倒不如说更贴近巫术。后来,有人说那位所谓的“大师”其实是个色狼——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说法对哈里森产生过什么影响,但据说,印度的古老教派中确实有一派是主张纵欲的,并以此作为修行的必经之路。
正是这些轶闻尴尬地凸显了乔治·哈里森的形象,而在实际演出之中,他几乎总是悄无声息地站在列侬与麦卡特尼的身后,对于嬉皮文化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在整个10年中,列侬的激进与麦卡特尼的甜美都在哈里森吉他和弦的衬托之下见证着时代的进程:在单曲唱片《请取悦我》成为英国第一热门歌曲唱片的五个月后,200万人聚集在华盛顿,倾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14天后,“甲壳虫”的又一张单曲唱片《她爱你》赢得了和《请取悦我》同样的殊荣;两个月后,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简单的爱情、放肆的毒品、复杂的政治、纯真的口号,这一切交织在一起,让激进的列侬变得狂妄,让甜美的麦卡特尼变得宿命,让沉默的哈里森变得隐逸,让整个社会变得不知所措……
和“甲壳虫”的其他成员一样,乔治·哈里森的“真正”死亡时间应该被推定为1970年12月31日。随着一曲无可奈何的《顺其自然》在英美两地分别登上热门歌曲的榜首位置,“甲壳虫”乐队解散的法律手续开始办理。伦纳德·伯恩斯坦对1970年底的记述是:“这是最后一个星期,‘甲壳虫’已不复存在。就在这一周,我的心激动不已,我哭了,我回忆起一个美妙的年代,一个金色的年代,一个充满智慧的年代……”
虽然回忆总是与生俱来地带有“镀金”的效果,但伯恩斯坦的话的确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人们还看到,在“甲壳虫”正式解散的两三个月前,吉米·亨德里克斯和贾尼斯·乔普林分别死于过量用药;灾难迭出,一个时代真的就这样终结了。安迪·沃霍尔在《流行主义》中写道:“1964年,在这一年里,一切都变得年轻了。”这句话,越来越不会有人懂得。
展开
应该是在两三年前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朋友让我帮他翻译一首歌的歌词,是唐·麦克林(Don Mclean)70年代的老歌《文森特》(Vincent)、他说 这首歌的旋律很是流行,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内容其实是纪念文森特·梵高的。他说歌词好极了,他想要一个不逊于——或者,至少是最大限度接近广原文水准的汉译。
当时我并没想到,这件事,将来会成为一本书的引子。
两三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无所事事地忙着,庸碌的生活空间里简 直挤不出任何属于私人的部分。每隔几个月,朋友就舍在谈论正事的当口催促一下、而爽却总是挂念着明天的馒头,哪还有什么其他的心情。但是,问或也会听听这首歌,翻翻它的歌词,却又发现歌词恼直漂充得无以复加,在木吉他的伴奏下吟唱出来,显露出的是绝不属于人间的某种风流资质。于是我想,如果穆旦是我的朋友,我一定会把这个活儿转包给他。但名家风范早巳成了传奇往事,我也只是一个无名鼠辈而已,该怎么好呢?
渐渐地,《文森特》于我就像是希腊神话里的塞姬,她女神般的美貌使我像崇拜一座雕像一样地崇拜她却无法把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女子末追求、来亲近。
就这样,大概两年岁的时间讨去了,朋友的愿望还一直被我拖着、而我自己,庸碌的生活空间只是变得更加庸碌,明天的馒头虽然马马虎虎地有了些着落,却总也留不得一个到后天。这时候,再翻翻《文森特》的歌词.猛热发现自己也许是错了。
终于,咬着牙把它译了出来,但竭尽全力、也做不到信、达.雅兼备的标准,只好在个别段落上得”意”忘“形”了。没想到,这一译竟平添了些许感慨,便索性好事做彻,把这首歌的来尤去脉写了出来、然后觉得,这只是属于曾经的那个—纯真年代旦的故事。
朋友看过之后,出于他一贯待人宽厚的性格,竞也觉得不错,然后我们由此聊起了那个年忾,意尽之后,他劝我沿着这个风格把文章继续写下去,成为一本小书当是不错的,我们很多人都在缅怀那个时代里的流行文化——并非我们拒绝现代,只是,约翰·列侬、鲍伯、迪伦、琼、贝兹。唐·麦克林,等等等等,的确有着现在的大肌裤子们所没有,也无法具有的韵味。那时候的音乐史,同时也是一部艺术史、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潮流的变迁史……于是他说,你就写吧,我就这么开始写了,后来书稿辗转到了三联。
在此要感谢我的朋友陈江,如果没有他,是一定不会有这本书的。
李立玮
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