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9041052
  • 作      者:
    陈九绘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九,本名陈金发,号老九,1957年生于上海,现为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监。
    霍不思,本名杜玲玲,山东莱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
展开
内容介绍
    读霍不思的文字,字里行间,正仿佛有着这样一个“小小的知情者”,这个小小的知情者,仿佛知晓着万事万物的某种真相。万事万物仿佛也都可以和她晤谈,透露它们的本来,展示它们的联系——这正是这本小书的意义所在:她为古典的、传统的旧戏搭建起了一条通往当代的小小桥梁,使得这些旧戏里的人生、智慧、感情、审美为我们当代人所理解、所叹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各个地方戏曲的关注,无疑是把那民间的、茁壮的传统悲喜变成了我们城市生活的鲜活力量。而旧戏,也因为有这样年轻的知己、这样倾情的知遇,在今天、在今人心里扎下了根。陈九先生的画,那些缥渺、艳异、酣畅、顽拙的彩墨人物,则披挂着民间斑斓的戏衣,展露出现代人百感交集的心魂,会同着霍不思的文字,扑面而来,使我们如同对镜自视,兀自惊心。
    陈九久居沪上,闲来喜欢画戏。在他看来,戏曲实在是社会的大写意,也是中国人的第一娱乐生活。同时,戏又发生在你我身边,人生无日不在戏中。于是他决定做一个画戏人,把古往今来的连台大戏,一一纳入斗方。
    霍不思则是久居京城,喜欢在漫漫长夜里看戏,将亘古的悲喜尽收眼底,然后用别样的情怀写出了一些别样的文字。在她的记忆里,萦绕着那么多斑斓故事和意味绵长的唱词。这些戏,给了她看待世界的美妙角度。
    画戏也好,说戏也罢,说到底不过是超越或者悦纳这庸常人生的小小努力。每一个看戏的人和每一个做戏的人,都会在这里面看到自己。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言难尽的几个看戏记忆
    (一)
    我第一次看见梅兰芳,是小时候在一本戏曲画报上。他正在做出《贵妃醉酒》里的种种姿态,其一是“卧鱼”。图片说明是他已经颇为高龄了,仍能扮出这高难的动作。
    那时我还小,不能理解那沧桑之后的妩媚,不会欣赏凋零之余的风情,不懂得苍老背后的甜美,不知道历尽劫难的雍容,只是觉得诧异,觉得可惜。和借给我画报看的小伙伴一样,对那些陈年的繁华热酽我们有些隔膜。
    (二)
    我还记得更早时候被母亲带着去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我站在她前面。一句也听不懂,可是满眼都是华丽晶亮的珠串、衣裙,雕梁画栋,花团锦簇的一大家子。他们两个不是在山坡上好好地看一本书吗,怎么周围的人都抽抽噎噎的。母亲的泪水大滴大滴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很害怕地回头看看,她却若无其事。
    那时候的剧场经常爆满,不久之后我还跟着去看了京剧《双玉蝉》,只看懂了一点,那就是那个中了状元的书生的姐姐不是亲姐姐,后来她拿出了一件玉蝉,说了些什么,就咳嗽着死去了。惯有悲情的年代啊,所有的悲欢离合也被赋予了大喜大悲的起伏,比如也是在那时跟着大人单位包场看的《泪洒相思地》,忠心的丫环舌头被剪了说不出话来了,看得人有些心惊胆战。看完了听见在散场的寂静人流里有人小声骂戏里的俏书生不是东西,是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那是一个戏曲电影大放异彩的年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梁山伯与祝英台》、《野猪林》、〈追鱼》—彩色的电影剧照和招贴海报开始成为孩子们炙手可热的新宠。评剧〈刘巧儿〉简直就是黑白的青春偶像剧,黄梅戏《牛郎织女》比大人讲的神奇得多,豫剧《七品芝麻官》就是强力暴笑喜剧,还有京剧《铁弓缘》结尾的一对花烛可真没得说。
    (三)
    我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看过当地乡民自己组织的小戏班拉乡演出。打上油彩就很俊秀的脸和比划出的劳作的手形成鲜明的对照。迄今我还记得后台有个小生在大雪飘飞中冻得瑟缩等着候场的样子。他们演出的大都是一些被称为“小吕剧”的本子,《小借年》呀《小姑贤》呀什么的,要么就是《墙头记》啊《秦香莲》之类的。汽灯明晃晃地照着,唱戏的和打板拉弦的都一丝不苟。
    后来,某年路过陕西渭南,大路边看见有人摆开台子唱草台班子戏。停下来看看,说是晚上要演《周仁回府》。演员们在农用车的后斗里已经化好妆了,催场的锣声弦板声急促得紧,看见一个龙套演员在大口地吃着方便面,旁边的老生正在理顺髯口。天色暗下来,满天都是彩霞和乌云,一切好像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
展开
目录
小小的知情者(代序)/杜丽
上篇
一言难尽的几个看戏记忆
记忆犹新,挥之不去的几句唱词
超越生死的恨的激情
耳熟能详的三个黑白故事
如何“正确”地自恋——关于《贵妃醉酒》的实质
五台山上的生离死别——柳子戏《五台会兄》
通向娘家的漫漫旅程——《翠姐姐回娘家》告诉我们的实情
老天何苦困英雄,二十年一场春梦——关于武松,以及他为什么打虎和打虎以后
听说他最想看《夜奔》
良辰美景无赖天,赏心乐事在谁边——关于《牡丹亭》的片言
何为闲情何为痴,直教生死相随——《牡丹亭》里的三句话和三生路
何其美艳的老太太
《对花枪》里的生活智慧
风情万丈的女子——关于潘金莲以及她对时间流逝的恐惧与反抗
对于戏曲改革的小看法
关于菜园的一些想象

下篇
去恭王府看朋友
落叶走在回家的大路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赵氏孤儿》的若干张面孔
“平民史诗”的一种努力——关于《孔雀》
什么样的想象,谁的回忆
那一场百年不遇的雨雪霏霏
200X年寒冷的春天
画者语(代跋)/陈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