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为东晋著名书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如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雅集兰亭(今在绍兴市郊),以为修禊之事,故设曲水之宴,临流赋诗,诗成之后,众人共推王羲之撰序并书,羲之微醉乘兴,即席挥毫,写下了这篇千古不朽之名作。这一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羲之仰观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联想起人生短暂,不禁感慨万千,故而此序不独文笔优美委婉感人,而且书法超逸绝麈,两者可谓珠联璧合,相交辉映,成为千古绝唱。当王羲之以鼠须笔蘸左伯墨,在蚕茧纸上挥运之际,仿佛三才交泰,五合并臻,如有神助,及其醒后,复重书数十百通,神化之笔竟不可再得,此中缘故因是羲之当初书写此序时,意不在书,所以天机自动,一派自然,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不求工而自工”也。可以说这是收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张怀瓘《书议》评谓:“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资自然,风神盖代。”方孝孺亦评曰:“学书家视《兰亭》犹学道者之于《语》、《孟》,羲献馀书非不佳,惟此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譬之德盛仁熟,而动容周旋中礼者,非勉强求工者所及也。”晋人书以韵相胜,这是一种超然于理法之外,而又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是一种雅逸潇洒的风度,而王羲之《兰亭叙》正是高度体现了这种境界和风度的代表作品当此卷被唐太宗李世民征得后,他更是爱不释手,常於半夜秉烛临摹,最后此卷亦随唐太宗殉葬昭陵。唐太宗生前曾命当时著名的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临一本,而此三人皆学王字,唐太宗曾要他们将征求来的王羲之书迹逐一鉴别真伪,因此,可以说在王羲之真迹无一字传世的情况下,他们的临本无疑是研究王字笔法的最佳范本。三人临本中除欧阳询临本失传之外,褚遂良、虞世南临本和冯承素摹本得以传世,合称《兰亭墨迹三种》。
本册《兰亭序》为虞世南所临,虞世南曾得智永真传,与王羲之书法风格极为相近,可称是直接魏晋人风韵。其书内含刚柔,立意沉粹,气秀色润,萧散洒落,虽不外耀筋骨,但极富内涵,耐人寻味。此册临本,笔意温润,骨力遒媚,泯去了点画的锋芒和棱角,给人以一种平和简静的艺术感受。与《冯承素摹本和褚遂良临本的芒角外露的风格样式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况且此本用笔浑厚,点画沉粹,气息淡雅,与王羲之楷书的风貌十分接近,学书者可以从此册真迹中去探求王羲之内▲笔法的精髓并可从中获得启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