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家虽以行草为主,但莫不兼善小楷,如宋克、祝允明、文徵明、文彭、王宠、莫云卿、董其昌、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王铎等,究其原因,应和科举制度有关,明清两代,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并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等级,考试时的试卷一律要用毛笔在试折上恭楷缮写,这种以工整见长的小楷在明代称之为台阁体,在清代谓馆阁体,沈括《笔谈》谓:[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这种楷书法度森严,字距行距均等,体势大小一律,千字雷同,都缺乏一种高雅脱俗的意蕴、萧散纵横的变化和强烈的艺术个性,统治者意在以法度示人以规矩,而书写者却带了明显的功利性,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识见的书家为了打破这种沉闷板刻的局面,开始由法及意,由唐上溯魏晋,并在艺术共性规律的基础上追求个人的艺术风格,在小楷这个领域中各自开创出新的天地,从而形成了明代以小楷见长的时代风貌,其中最有成就的当推祝允明。
本册祝允明的小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为他存世作品中的精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