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孝慈墓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721045
  • 作      者:
    本社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苏孝慈墓志》又名《苏慈墓志》,仁寿三年(六○三)立石,此志计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在陕西蒲城县出土。此石初出土拓本无跋,光绪戊子夏,知县张荣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后此跋又为黄彭年凿去。因此石出土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细观此册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平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意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对方笔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无疑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出。]又因此碑经刻工凿刀下石,笔意已失,锋芒过露,加上笔画又较强、容易形成康有为批评此石所说的[气势薄弱,行间亦无雄强茂密之象。]故初学者要注意在临写时要尽量恢复其自然的笔意,以免犯板滞浮薄之弊。今选用初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展开
内容介绍
  《苏孝慈墓志》又名《苏慈墓志》,仁寿三年(六○三)立石,此志计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在陕西蒲城县出土。此石初出土拓本无跋,光绪戊子夏,知县张荣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后此跋又为黄彭年凿去。因此石出土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细观此册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平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意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对方笔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无疑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出。]又因此碑经刻工凿刀下石,笔意已失,锋芒过露,加上笔画又较强、容易形成康有为批评此石所说的[气势薄弱,行间亦无雄强茂密之象。]故初学者要注意在临写时要尽量恢复其自然的笔意,以免犯板滞浮薄之弊。今选用初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展开
精彩书评
  《苏孝慈墓志》简介
  楷书自隶书蜕化过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演变,至隋朝时已渐趋成熟。成熟的标志有:一是逐步扬弃了富有隶意的波捺而采用了楷书中回锋收笔的方法;二是形体由略扁而转方正;三是字形亦变得整齐妍美起来,『永』字八法亦开始逐渐完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隋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所谓「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气六朝时期隶楷错变,无体不有,面目各异,体质拙朴,意态奇变的现象至唐代时已完全臻达于完美成熟的境界。唐人楷书法度具备,矩擭森严,结字匀称,笔意精到,章法和谐,骨肉相称,文质相谐,刚柔相济,为世人树立起。法」的典则.千余年来历代许多书家莫不取法唐人,胎息于唐法而自创新意,独标风貌。降至清代中叶后,更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此碑,又将世人的注意力上溯到六朝秦汉,于是文质迭尚,风气因时而转移,所谓一代之人必有一代之书,这种现象往往与一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隋朝国祚虽短,但在中国书法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上承汉魏六朝之余绪,下开唐人楷法之先河,从其流传的碑刻来看.隋人对方笔的运用已非常成熟。对结字的匀称平和严谨已臻达完美,《苏孝慈墓志》便是隋人楷书的代表作品。
  《苏孝慈墓志》又名《苏慈墓志》,仁寿三年(六○三》立石,此志计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在陕西蒲城旦出土。此石初出土拓本无跋,光绪戊子夏,知县张荣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后此跋又为黄彭年凿去。因此石出土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细观此册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乎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意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对方笔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无疑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丟苏慈碑》以光绪十二一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二又因此碑经刻工凿刀下石,笔意已失,锋芒过露,加上笔画又较细、容易形成康有为批评此石所说的『气势薄弱,行间亦无雄强茂密之象。』故初学者要注意在临写时要尽量恢复其自然的笔意,以免犯板滞浮薄之弊。今选用初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一  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