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68057
  • 作      者:
    王耀华,乔建中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音乐学概论》向读者介绍了音乐学学科在整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性质、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发展简史,音乐学各分支学科的定义、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历史、现状与发展新动向。
  《音乐学概论》特点如下:第一,突破了以往狭义音乐学的概念,把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等学科涵括进来,真正体现了“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的学问的总称”的概念。第二,突破了音乐学学科分类体系的“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的局限,把它放在与整个学科分类体系相结合的视野。第三,在音乐学各分支学科的论述中,着力从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新动向等三个方面来寻探其发展脉络,从中把握学科发展的轨迹、规律和前沿。
  《音乐学概论》可供高等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音乐哲学
  音乐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总体的音乐本质、音乐内容与形式、音乐表现力与表现方法、音乐内在结构即构成诸因素的内在特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哲学思考和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
  本章为何称之为“音乐哲学”?于润洋先生有深刻的见解,他说:“音乐美学这个名称的外延较容易引起一种误解,以为其对象主要是探讨‘音乐美’的问题;而音乐哲学这个名称的外延较宽,它既包含音乐美的问题,更涵盖一系列更为广泛的涉及音乐艺术本质的问题。”同样,莫塞的《音乐百科辞典》(H.J.Moser,1955)根据音乐哲学的发展,把音乐哲学分为哲学家的音乐哲学与音乐家的音乐哲学。二者各有所长。前者立足于总体性的考察而后面向音乐,它在音乐技巧性问题上的论述难于一矢中的;后者立足于音乐而后面向总体性的考察,它在逻辑上的研究疏漏难免。我们应该力求二者的完美统一,力促音乐哲学的发展与深化。
  关于音乐哲学研究的范畴与内容。音乐哲学是艺术哲学即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哲学为视角,运用哲学原理与方法,以音乐艺术为对象,概括地研究音乐艺术的本质和共同规律等诸多问题。它与其他艺术有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不能过分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的一般共同准则而忽视音乐艺术特殊性规律的研究,我们也不能片面夸大音乐特殊性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以免把音乐同现实脱离开来;同时,音乐哲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学科,它与乐学、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区别。乐学并列地研究音乐声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以及基本乐理、作曲法、和声学、复调、配器法、作品分析等音乐技术理论;历史音乐学以时间为序,纵向地研究音乐发展历史,包括音乐起源、历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历代宫廷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历代文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历代宗教音乐、历代乐律、历代乐制、记谱法的形成与发展、各种乐器发展史、乐队发展史、创作与作品、音乐教育形式与内容、音乐家等等;民族音乐学又称人类音乐学、比较音乐学,它系统地研究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形态以及它们的内在规律。音乐哲学不过多地研究乐学、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具体问题,但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音乐哲学学科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上述学科,必须与它们同步发展。不同的是,音乐哲学在吸收它们的研究成果时,只能以它们为总体对象,以它们的具体问题为论证实例,进行音乐本质、音乐规律、音乐价值、音乐功能、音乐音响结构、音乐表现对象、音乐审美对象、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中的许多音乐哲学命题的抽象与概括。
  关于音乐哲学的研究角度。第一,哲学的角度。就是要以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我们切入的角度。1.认识论。音乐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与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抑或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去认识世界。音乐哲学亦然。2.方法论。用辩证的方法,抑或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认识世界?我们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就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运动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去理解世界。它要求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相结合。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音乐,涉及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音乐与社会、与生活、与现实人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音乐哲学首要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累累,中国战国时期的《乐记》、苟子的《乐论》,联合国国际音乐奖金获得者、波兰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萨(ZofiaLissa)于1967年和1975年出版的、于润洋翻译的《音乐美学论稿》和《音乐美学新稿》中的《论音乐的本质》、《论音乐理解》、《音乐体裁的时间结构的认识论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性》等文论都侧重于从哲学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索研究。于润洋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有五个章节论述了音乐哲学问题。
  第二,心理学的角度。音乐创作、表演、欣赏三者都离不开心理学,有声无形在时间中流动的音乐,通过心理的联想活动,构成了有声有情有形象的音乐,活现在人们的情思中。研究者对创作、表演最好有一定的实践体验,研究中方能有独辟蹊径的见解。一百多年来出现了许多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哲学的论著,权威的德国音乐百科词典《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把音乐哲学分为历史的与心理的两大并列部分论述;卓菲娅·丽萨在《论音乐感受的历史可变性》、《论联想在音乐感受中的作用》等论文就侧重于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音乐艺术;英国音乐理论家、钢琴家、认知心理学家约翰·阿·斯罗伯达(JohnA.Sloboda)的《音乐的心理——音乐认知心理学》强调主体心理结构在认知过程的中介作用,强调认知因素在音乐学习、发展中的作用;英国心理学家罗莎蒙德·舒特一戴森(RosamundShuter—Dyson)和克莱夫·加布里埃尔(GliveGabriel)合著的《音乐才能心理学》,从“音乐才能的概念与评估”、“音乐才能的发展”、“音乐才能的决定”、“音乐、认知和脑”等四部分研究音乐艺术;英国戴维·杰·哈格里夫斯的《音乐发展心理学》从“音乐发展心理学”的各种观点、“儿童音乐思维”、“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人对音乐的反应及其发展”、“音乐家的个性特征”、“音乐的社会影响”、“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等方面研究音乐艺术;美国音乐学家、理论家、文化史家伦纳德·迈尔(LonardB.Meyer)的《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从心理学角度、从欣赏者的审美经验角度探讨音乐的情感和意义;于润洋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的“音乐哲学中的心理学倾向”对库尔特能量论心理学派、对埃伦茨维希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对迈尔的情感与意义等作了深入的论述;罗小平、黄虹的《音乐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音乐心理学的著作。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要思考什么问题?它要思考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各自心理过程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人们如何感受、鉴赏音乐的,音乐怎么潜心影响于人心的。
  第三,社会学的角度。音乐是人类在与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情感与思想的宣泄与映现,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涉及音乐的外在功用,即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社会性质、音乐的民族性、音乐的地域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现实以及治心、易俗、“乐也”等,我们既要避免把音乐的社会功能狭窄成为一时政治利益服务的偏见,也反对否定音乐社会功能、社会性质、脱离社会需要的主张,还要注意在阶级社会中音乐的阶级性、人民性。这方面的成果有曾遂今的《音乐社会学概论》,于润洋在《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的“社会学视野中的音乐哲学”一节中,也对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兴起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
  ……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音乐哲学
第二章  音乐美学
第三章  音乐形态学
第四章  音乐创作学
第五章  音乐表演艺术学
第六章  音乐批评学
第七章  音乐史学
第八章  音乐考古学
第九章  音乐文献学
第十章  音乐图像学
第十一章  音乐人类学
第十二章  音乐社会学
第十三章  音乐地理学
第十四章  音乐教育学
第十五章  音乐传播学
第十六章  音乐声学
第十七章  律学
第十八章  音乐心理学
第十九章  音乐治疗学
第二十章  音乐工艺学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