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次成果硕大的研究(代序)—冯骥才<br>理论要支持田野—冯骥才<br>民间美术的二分法—张道一<br>关于民间美术分类的一点浅见—薄松年<br>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分类—左汉中<br>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刍议—张铝<br>论民间美术的本真与分类—向云驹<br>我国民艺和民博的民间美术分类—曹振峰<br>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分类—乔晓光<br>从艺术学视角看民间美术分类—潘鲁生赵屹<br>贵州民间美术遗产分类初探—余未人<br>民间艺术的综合性研究问题—邓欤<br>民间美术应一分门别类—张仲<br>《陕西民间艺术大纲》中的民间美术分类问题—贾允常<br>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讨会发言纪要<br>编后记内容摘要
这是中国首次民间美术分类的研讨会。分类是学科研究的根本,是构筑百尺高楼的基础,但民艺界一直缺乏一种通用的规范的分类法,这一领域的学术著作就难免芜杂与缭乱。应该说,今天这个研讨会有些姗姗来迟了。<br> 同时,它又是及时的。在当前对民间文化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与案头整理中,亟需一种便捷、科学、标准化的分类法,从而使其成果——我们的文化遗产井然有序。<br> 无论在纯学术的建设上,还是工具性的应用上,分类法都是必需研究的,不能回避的。这样,本次研讨会便感到一种压力。<br> 有压力就有学术责任,没压力便会陷入空谈。然而,本次研讨会却意外地、出色地走出了一大步,即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具有应用性的可行性的分类法。即从张道一先生的“二法”入手,进而多级分类的方法。这一点在书中“发言摘要”的“总结部分”有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