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the seal cutting seminar collection of NAMOC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463156
  • 作      者:
    范迪安主编
  • 出 版 社 :
    河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包括“对篆刻展览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谈起”、“论当代篆刻的中介抉择、审美觉悟与艺术底线”、“踏天磨刀 游神三代——玺印流风的当代意义”、“当代篆刻艺术的渊源流变与创作概论”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赵孟頫是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圆融,精通六体,世称“赵体”,作画主张有古意,善以篆书笔法写古木竹石,自许“石如飞白木如籀”,他的书画成就人所共知,但他与吾丘衍对印学也有杰出的贡献。
    宋元文人画兴起,在作品上钤盖斋馆别号印蔚然成风。但因印章材质多为硬质印材,故多由工匠镌刻,但因“篆法衰微,更多任意牵合,不成文理”(邓散木《篆刻学》)。所以,赵孟頫便创造性地亲自篆印后再交工匠镌刻,赵善“铁线篆”,风格与吾丘衍相近,世称“吾赵”,他们共创的这种字体便是“圆朱文”。清陈镍赞日:“其文圆转妩媚,故日‘圆朱文”’,“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动,轻云出岫”。现在人刻圆朱文只知仿陈巨来,其实真正要学圆朱文,还应取法赵孟頫,才能跳出陈氏的束缚。
    赵还亲手钩摹古印340方,辑成“印史”,在自序中对当时的印风提出猛烈的抨击:“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盖不遗巧也。”提出了刻印应遵守的准则:用“汉魏而下典型质朴之意”,能“使好奇者观之,其亦有改弦而求音,改辙以由道”。使汉印的优秀传统能够恢复实行,这不仅在当时有巨大意义,于后世也同样有积极的意义。
    吾丘衍,字子行,别号贞自居士,世称贞白先生,博学多才,尤善篆隶。因受亲戚牵连,不甘遭逮捕而受辱,投水而亡,其年仅36岁,殊为可惜。吾、赵为忘年交,时相往还探访,讨论印学,共创“圆朱文”,并致力于篆刻理论的研究,有感于当时“古法渐废,至宋南渡,绝无知者”。吾写作《学古编》,亦称《三十五举》,是我国印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印学理论著作,前十七举讲篆隶的演变与技法,后十八举讲篆刻的技巧。《学古编》最重要的有两点,以《说文》和汉印为标准。此书一出,即被奉为经典,元危素说“一冼来着俗恶之习”元夏溥说:“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元称印章为图书)“寸印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此书在明清之时,被何震、桂馥等印学家都纷仿其体裁,一续再续,可见影响之大。
展开
目录
序言
范迪安在篆刻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对篆刻展览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谈起
论当代篆刻的中介抉择、审美觉悟与艺术底线
踏天磨刀游神三代--玺印流风的当代意义
当代篆刻艺术的渊源流变与创作概论
篆刻审美文化的当代转型
谫论“印从书出”及其在当代的实践
向传统致敬--从赵孟兆页、吾丘衍说起
篆刻技法的属性与特征
篆刻艺术的文化载荷转型
“印外”无界
且退三步--篆刻美学散观
20世纪的鸟虫篆印创作
臆说当下篆刻艺术发展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当代篆刻艺术的流变及追问
走出篆刻小天地重建印艺术大观园--关于篆刻的困境与印章艺术的当代文化精神建设的异想
戏情印趣灿一葩--论篆刻之内容与形式结合
碑学与近现代篆刻的审美嬗变
论篆刻刀法的“三性”--兼谈当代篆刻刀法的三大发展方向
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确立暨相关思考
现代篆刻字法简论
继承与创新--做学者型篆刻家刍议
当代篆刻的创新之路
流风余韵被于来叶--清末民国时期浙江印人
当代青年篆刻摭谈
印外求印与当代篆刻
论黄牧甫印艺对当代篆刻的启迪
论钱君锦篆刻
来楚生的篆刻艺术及给后人的启示
谈日本足利将军的“中国文化情结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硬币的正反面:文化传承与形式构建--当代篆刻创作的若干思考
“当代篆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学术研讨会录音整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