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内容摘要
关于行书的含义,唐代的张怀瓘早在书断中指出:行书“即正书之小(言为),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正因为它有着“小(言为)”“简易”及“相间流行”的诸方面特点,所以在体态的造型方面是很不平衡的。对行书之中楷法多于草法的被称为“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被称为“行草”。就这样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品种,便始终伦为枇收和草书的附属,岂不冤哉!我们且从客观实际出发,王羲之兰亭序是的楷法和乐毅论中的楷法相比,颜真卿祭稿中的草法和同时代旭、素二人草法相印证,其用笔,结体都是大相径庭和。因此,行书毕竟是行书,自从逾越了晋代简牘的樊篱,被李世民、李邕、张从申等人移植到碑刻中以后,便已奠定了他自己独立的地位。延至宋元两代,蔡、苏、黄、米、赵孟頫、鲜于枢等大家辈出。異彩纷呈,实已睥睨书坛,入纉大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