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印艺术性的成熟
随着汉代官、民对印章的使用范围广而多,官府印工与民间作坊对制印工艺的精益求精,以及官民对印章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岁月长河中的实践锻炼,逐渐使汉代印章艺术趋于成熟,其成熟的表现,从下几方面可见。
1.文字处理,匀称不板
汉印中的文字,有缪篆、秦篆、殳篆、鸟虫篆等,但置于印章内,都能协调,其主要处理手法是匀称,即线条与间距的粗细,都各有等同,但这些线条粗细相等,线条之间距离过于相似极易板滞,而汉印中绝大多数由于在字的结体与线条上注意变化,故匀而不板。尤其是在字的结体上,往往应用线条与偏旁部首之间的穿插、挪让、增减、伸缩等处理手法,而显得出人意料,显得非常灵活,而富有变化,尤其与秦印比较而言,更可看出其艺术上的成、熟。
2.章法构成,团聚变化
汉印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乃至十数字不等,但都能互有关联,呼应,显得亲密团结,宛如一家人共聚一室。有的字粗壮,则显得气势雄强;字画细的,显得刚劲;线条屈曲的,显得柔劲多姿。鸟虫篆一路,姿态造型虽不一,线条粗细掺杂有变化,但其章法都能统一,且气脉贯串,显得有规有矩,又能生动活泼。
3.刀势笔意,有机结合
汉印中虽然铸印特多,但铸印之初,印模之制成,都是用笔书,用刀刻制而成。然后铸以成印,故其铸印印文笔意刀意不甚明显,而是显得较为含蓄。而凿印、则是以刀直接在铜、石等印材上凿刻而成,凿印刀痕较为显露,但在刀痕中,仍可见其用笔书写之意,其刀中见笔是其特征。而玉石、玛瑙等坚硬印材,则借助坚硬之砂轮或刀椎,以碾、琢成字。碾琢中可见其笔与刀意。以上三种方式,都是为了在印章上刻、凿、琢、碾成字,其作者工艺水平之高低,其书法修养水平之优劣,或艺术审美能力之强弱,以及感情之浓淡等,均能通过所刻制的印章线条,隐隐约约地表达出来。都体现了作者对驾驭笔与刀来书刻的技艺与水平.清人戴启伟在《啸月楼印赏》中说:“秦汉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篆法、章法俱在。”
从以上三方面,可见汉印已从单纯的实用,上升到艺术的追求,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成熟。后来元、明、清,很多印人刻意追求汉印的美,和作为学习的初阶,这也说明汉印的艺术性及取得的高度的成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