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篆刻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195670
  • 作      者:
    刘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3
收藏
内容介绍
    《篆刻教程(修订版)》是“书法教学丛书”之行书教程,它总结了书法专业教学工作经验,使它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效应,积极推动书法的发展。该书每章节后均有思考题与作业,是比较实用的书法教材。希望它的出版对推动当前书法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希望它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的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汉印艺术性的成熟
    随着汉代官、民对印章的使用范围广而多,官府印工与民间作坊对制印工艺的精益求精,以及官民对印章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岁月长河中的实践锻炼,逐渐使汉代印章艺术趋于成熟,其成熟的表现,从下几方面可见。
    1.文字处理,匀称不板
    汉印中的文字,有缪篆、秦篆、殳篆、鸟虫篆等,但置于印章内,都能协调,其主要处理手法是匀称,即线条与间距的粗细,都各有等同,但这些线条粗细相等,线条之间距离过于相似极易板滞,而汉印中绝大多数由于在字的结体与线条上注意变化,故匀而不板。尤其是在字的结体上,往往应用线条与偏旁部首之间的穿插、挪让、增减、伸缩等处理手法,而显得出人意料,显得非常灵活,而富有变化,尤其与秦印比较而言,更可看出其艺术上的成、熟。
    2.章法构成,团聚变化
    汉印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乃至十数字不等,但都能互有关联,呼应,显得亲密团结,宛如一家人共聚一室。有的字粗壮,则显得气势雄强;字画细的,显得刚劲;线条屈曲的,显得柔劲多姿。鸟虫篆一路,姿态造型虽不一,线条粗细掺杂有变化,但其章法都能统一,且气脉贯串,显得有规有矩,又能生动活泼。
    3.刀势笔意,有机结合
    汉印中虽然铸印特多,但铸印之初,印模之制成,都是用笔书,用刀刻制而成。然后铸以成印,故其铸印印文笔意刀意不甚明显,而是显得较为含蓄。而凿印、则是以刀直接在铜、石等印材上凿刻而成,凿印刀痕较为显露,但在刀痕中,仍可见其用笔书写之意,其刀中见笔是其特征。而玉石、玛瑙等坚硬印材,则借助坚硬之砂轮或刀椎,以碾、琢成字。碾琢中可见其笔与刀意。以上三种方式,都是为了在印章上刻、凿、琢、碾成字,其作者工艺水平之高低,其书法修养水平之优劣,或艺术审美能力之强弱,以及感情之浓淡等,均能通过所刻制的印章线条,隐隐约约地表达出来。都体现了作者对驾驭笔与刀来书刻的技艺与水平.清人戴启伟在《啸月楼印赏》中说:“秦汉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篆法、章法俱在。”
    从以上三方面,可见汉印已从单纯的实用,上升到艺术的追求,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成熟。后来元、明、清,很多印人刻意追求汉印的美,和作为学习的初阶,这也说明汉印的艺术性及取得的高度的成就。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汉印的形成与识别
第一节 汉印的形成与用途
第二节 识印
第三节 识字
第四节 识钮

第二章 汉印的临摹
第一节 临摹的选印与顺序安排
第二节 摹写
第三节 临刻

第三章 汉篆的练习
第一节 汉代篆书的特点
第二节 执运笔
第三节 临篆的步骤方法

第四章 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
第一节 认真读印
第二节 汉印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汉印的线条美
第二节 汉印的结构美
第三节 汉印的刀笔美
第四节 汉印的情趣美
第五节 汉印的鉴析

第六章 汉印形式的习作与创作
第一节 汉印形式的习作
第二节 汉印形式的创作
第三节 提高与修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