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篆刻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127824
  • 作      者:
    韩天雍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5.12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文化,基本源于中国,而自有发展。作为文化之一的篆刻艺术,同样受到中国篆刻艺术的影响,但经过日本人民和篆刻家数百年来不断的努力吸收、消化,而能自成风貌,并具有较浓厚的民族风格。<br>    中国传人日本最早的篆刻作品,当推1784年2月23日在日本福冈县博多湾志贺岛发现的金印“汉委奴国王”。这是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的印绶(现存福冈县博物馆)。稍后,三国魏明帝景初三年(239),魏帝又授与倭邪马台国女王“亲魏倭王”金印(见《魏书.倭人传》).隋唐时候,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国,全面吸收汉唐文化。现留存日本持统天皇六年(692)后的官用文书上,有当时的官私印钤本。从印文与形式大小来看,都极似我国隋唐时期的官私印,如“天皇御玺”、“大政官印”等高级官员之印,多为小篆;诸司、诸国印,多与六朝碑志和篆额近似;郡、仓印多为楷书。民间私印除楷书外,亦多唐宋时押署的“花押书”和齐梁流行的“杂体书”印。<br>    宋元时期.日本禅宗兴隆,除日本留学僧外,尚有不少中国僧人赴日讲经传道,有的长久留住日本,他们为继承中国交吡传统,兴起日本的书法篆刻艺术,有着启导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日本印章概述<br>    (一)上古时代汉印的传入<br>    日本印章的使用始于何时,几乎没有资料可查,至今尚无确切的定论。传存在日本最早的印章当属“汉委奴国王”印.此印是于日本天明四年(1784)二月二十三日在福冈县博多湾志贺岛的一块巨石下,由当地农民发现的。印为金质蛇钮、白文方印。此印的发现,正与《后汉书》中“光武帝中元二年(57)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的记载相一致。“汉委奴国王”金印,就是后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绶。关于汉委奴国的读法和它的所在地问题,从金印发现时起就引起学术界的种种争论.三宅米吉在《汉委奴国王印考)一文中主张应读成汉委(倭,读wa)奴(na)国,并且认为“奴”就是{日本书纪)中所说的傩(na),也就是后来的那珂,这一说法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此印就使用金质印材而言,也符合汉代王侯采用金印的印章制度。蛇钮则是当时汉王朝对边陲地区少数民族封爵时采用的钮式,具有“蛮夷印”的特征,这从现存的其他汉印中也司得到佐证。此印无论是章法的构成,还是刀法的运用,以及钮式的形制,都无可挑剔地证明具备了汉印的特征。<br>    其后,三国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倭之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大夫难升米、都市牛利等出使魏国,献上男女生口(奴隶)十人,班布二匹二丈。魏明帝对此深表嘉许,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赐以金印紫绶。又赐给使者银印青绶,及各种锦绸、金、刀、铜镜、珍珠、铅丹等物。邪马台国借此增强了自己王朝的势力和权威。<br>    ……
展开
目录
一、日本印章概述<br>(一)上古时代汉印的传人<br>(二)律令制规定的官印及律令外的公私印<br>(三)花押<br>(四)禅宗的兴隆与宋元私印的移植<br>(五)室町时代私印的流行<br>(六)武将印<br>(七)罗马印<br>(八)江户初期的印章<br>(九)书画印的刊行<br>(一○)独立与心越禅师东渡扶桑<br>(一一)日本篆刻诸流派<br>(一二)高芙蓉及其门流<br>(一三)篆刻艺术的勃兴<br>(一四)近代日本篆刻概观<br>二、印人传<br>(一)独    立<br>(二)心    越<br>(三)榊原篁洲<br>(四)细井广泽<br>(五)池永一峰<br>(六)新兴蒙所<br>(七)三井亲和<br>(八)佚    山<br>(九)柳里恭<br>(一○)终    南<br>(一一)源伯民<br>(一二)悟    心<br>(一三)赵陶斋<br>(一四)里东白<br>(一五)都贺庭钟<br>(一六)高芙蓉<br>(一七)池大雅<br>(一八)滨村藏六初世<br>(一九)滨村藏六二世<br>(二○)滨村藏六三世<br>(二一)滨村藏六四世<br>(二二)滨村藏六五世<br>(二三)木村巽斋<br>(二四)曾之唯<br>(二五)葛子琴<br>(二六)殿亚岱<br>(二七)馀延年<br>(二八)赖春水<br>(二九)赖杏坪<br>(三○)赖山阳<br>(三一)田中良庵<br>(三二)杜    澂<br>(三三)薮星池<br>(三四)永井昌玄<br>(三五)林焕章<br>(三六)杜俊民<br>(三七)稻毛屋山<br>(三八)赤松眉公<br>(三九)二村梅山<br>(四○)森川竹窗<br>(四一)益田勤斋<br>(四二)益田遇所<br>(四三)益田香远<br>(四四)小俣蠖庵<br>(四五)三云仙啸<br>(四六)阿部良山<br>(四七)阿部缣州<br>(四八)林十江<br>(四九)前川虛舟<br>(五○)细川林谷<br>(五一)细川林斋<br>(五二)立原杏所<br>(五三)王生水石<br>(五四)纪    止<br>(五五)十河节堂<br>(五六)田边玄玄<br>(五七)菅南涯<br>(五八)源惟良<br>(五九)曾根寸斋<br>(六○)吴北渚<br>……<br>三、日本印学年表<br>四、日本印学研究资料目录<br>五、日本近代印人脉系谱<br>六、日本历代建元表<br>七、主要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