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夏承碑》,东汉建宁三年立。书体为隶书。宋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此碑书法奇丽娴熟,精彩飞动。为汉之名碑。隶法中参篆籀笔意,意趣盎然。笔画使转圆润,精巧秀美,颇多变化。也有人疑为后人伪作。
元朝刘有定说:《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在今洺州。宋元祐间因治河堤,于土中得之,刻画如新,奇古浑厚,郑回溪所谓篆体八分者。(《衍极注》)清朝王澍: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汉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便不免堕入恶道。学者观此,当知古人有此奇境,却不可用此奇法。(《虚舟题跋》)清朝翁方纲:是碑体参篆籀,而兼下开正楷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两汉金石记》)清朝刘熙载:《延光残碑》、《夏承碑》、吴《天发神谶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隶之说,然必以此等为八分,则八分少矣。或曰鸿都《石经》乃八分体也。(《艺概》)清朝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高浑则有《杨孟文》、《杨统》、《杨著》、《夏承》。(《广艺舟双楫》)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必非中郎书也。(《广艺舟双楫》)
本书《夏承碑》,纸墨淳古,字迹饱满。虽不能与人争为宋原石拓,为明时拓本则无疑。原石也罢,翻刻也罢,就算我们不能尽观汉人的书法精神,巧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也足够我们今人学习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