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法图式.点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727450
  • 作      者:
    王学良,徐方震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它既紧密地与汉字的构成方式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汉字依托性和书写实用性,但又能超越现实世界和现实形式的承载,在对点画、线条、空间、墨色等抽象元素的灵活调遣中创造着艺术的审美价值。千百年来,历代书家为我们留下了难以数计的铭文简帛、刻石碑版和墨迹卷轴,这些书作又呈现出各种书体、各派书家的不同风范,真可谓浩如烟海,精彩纷呈。时至今日,这门古老的艺术已大大褪去实用的功利,向着更纯粹的艺术本体自律发展。
    作为一门技术操作性极强的艺术形态,历代书家都非常重视对书法技法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工作。传统上大致将书法技法分为笔法、结体和章法三个方面,这是一个由局部至整体,紧密关联又比较完备的分类系统。同时自东汉以还,历代都涌现出大量相关的理论阐述。它们或以创作经验为依托,就个人的实践感悟发表意见,如宋代米芾《海岳名言》等;或以审美比兴为指归,就书法作品或某一具体点画作审美描述,使人产生联想,进而悟入微际,如唐孙过庭《书谱》等;或以分析归类为切入,由点及面,触类条鬯,较富理性色彩,如唐张怀罐《论用笔十法》等。这些历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积淀以及各自的方法体系,既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份珍贵遗产,但也同时因每个时代的局限性和语境的变化,带来了时过境迁后的一份疏远乃至种种不适与困惑。
    随着西方现代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影响,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认知已经与古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书法而言,直觉感悟让位于理性剖析,宏观玄想让位于微观明示,程式把握让位于形式构成,文字描述让位于直观图形,这也许是一条符合当代人思维习惯和探究方法的途径。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大量优秀精良的书法印刷品能比较轻易地获取,加之计算机高效率的制作合成,使得一种以图形为载体形式的图书出版成为可能。
    基于上述两点,我们经过两年半时间的构思、编撰和制作,尝试对传统书法作出富有当代性的梳理和建构,通过大量书法图例的直观比照,从截取和强化微小局部入手,以分析出最小构成元素的方法来重构书法的技法语言,展示技法表现内容,以期对古老的书法艺术整理挖掘出新的思考着眼点和创作锲入点,这就是编写这套丛书的立场和目的所在。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要完全抛弃甚至颠覆传统。相反,它在笔法、结体和章法三大板块的框架确立,以及绝大多数的术语命名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分类、命名一脉相承,同时在各章节的文字表述中都体现出与传统认知的关联,所以这是在充分尊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立足于现代,以期在方法论和形式感方面有所突破的一份工作。
    当然,这样的工作也隐含着一个风险,那就是向来充满着精神内涵和情感色彩的中国传统艺术,一旦被来自西方的理性分析的解剖刀条分缕析之时,难免逃脱被割裂肢解,给人以琐碎和机械之嫌的结局。但不管怎样,这种方法毕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眼光和思路,从而赋予传统以新的阐释可能与新的认识空间,因而也是值得一做的尝试与努力。
    《书法图式系列-点画》对书法各体创作的笔法构成(起笔、收笔、行笔、转折、点画连写)各个部分用图例的方式逐一条阵缕析,以期通过点画的形态比较来显现笔法的丰富内涵。《书法图式系列-点画》还从历史上优秀的书作中选取大量范字,以不同形态的点画为阐释主线,按书体分类汇编,以期读者对各家各派的笔法和点画风貌及大致的书体演变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
目录
上编  笔法构成
一  起笔
(一)篆书
(二)隶书
(三)楷书
(四)行书
(五)章草
(六)草书
二  收笔
(一)篆书
(二)隶书
(三)楷书
(四)行书
(五)章草
(六)草书
三  行笔
(一)摆动
(二)平动
(三)绞转
(四)提按
四  转折
(一)转
(二)折
五  点画连写
(一)呼应
(二)牵丝
下编  点画例释
一  篆书
(一)直画
(二)曲画
(三)环画
二  隶书
(一)横
(二)竖
(三)撇
(四)波
(五)钩
(六)以波代钩
(七)点
(八)转折
三  楷书
(一)横
(二)竖
(三)撇
(四)捺
(五)钩
(六)点
(七)转折
(八)挑
四  行书和草书
(一)横
(二)竖
(三)撇
(四)捺
(五)钩
(六)点
(七)转折
(八)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