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辅体书法在其自身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既快捷、优美,又丝毫不损及汉字的社会信息传递功能的快写形式,这其中有大量的连带、省减形式存在,这些因自由运笔而产生的笔墨形式,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开拓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境界,美化了中国文字和书法。
第三,辅体书法因“趋急赴速”的需要,在省减连带、顺势勾连中开拓了书法点画语言的形式,这些形式不但装点了辅体书法自身,而且还源源不断为中国汉字字体变革输送形式养料,使汉字正体不断获得改进,直至确立最优美标准的形式。反观书法历史,可以这样说,如果中国文字形式的发展,只停留在早期正体阶段,没有辅体对早期书法形式的突破,那么中国文字的形象很可能会停留在小篆式的平板单一上,线条粗细一致,分布均匀。由于辅体书法对笔法的介入,至战国时代,中国文字书法出现了点、横、竖、撇、捺、钩等近代汉字笔画的雏形。又由于辅体书法立足于为生活服务、为大众服务,它具有较好的社会广泛性。因而秦汉之际,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推动中国文字的发展发生了“隶变”,由古文字经“隶化”而向今文字、近代文字演化。中国文字和书法,因此而获得了更优美、便捷的新正体——隶书。尔后中国文字正体由隶书向“正书”(真书、楷书)转化,辅体书法也同样起了类似的作用。正像隶书的标准形式脱胎于辅体“草隶”一样,“正书”的一切元件(点画形式)也都由当时的辅体书法“行草书”提供。在这个由隶转“正”(楷体)的字体变革第二个浪潮中,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书法家,大胆向民间艺术学习,在书体变革上锐意创新,开风气之先(如钟繇、王羲之),成为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一代宗师。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民间书法是社会生活发展的直接产物;在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书法起了历史动力传送带和营养输导管的作用,对每一个阶段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图6-4,见下页);而实际上,直到今天,那些在古代曾经推动历史前进的民间书法,在我们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探索中仍起作用。
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丰富书法语言、创造书法新体,辅体书法还有一个方面对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即自由化文字书写格式的形成,为中国文字的书写——“书法”从一种纯粹的生活实用艺术向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抒情艺术”的转化,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