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的曲子 王孝廉
旁支偏流淌清音 郑林钟
德行第一
言语第一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附录: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世谱]
……
展开
一 皇帝、豪族、名士
魏晋(公无二二0——四二0)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政治上是摆脱了汉代以来定儒家为一尊的儒家支配势力,宗教上有佛教和道教的广泛流传,文学上有六朝唯美文学和山水文学的兴起,艺术上有顾恺之,书法上有王羲之,雕刻上有戴逵等不世出的大家出现……
尽管魏晋的时代在人文艺术上是一个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代,可是这两百多年的政治环境,却是漆黑一团的高压恐怖独裁专制的局面。曹操统一了三国分裂的形势以后,大权独揽,下令征求人才,条件是不忠不孝没有关系,只要有真正治国理世的才学便可。曹操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确实表现了他过人的魄力和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他也像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一样,喜欢杀害知识分子。杨修因为才气过人,被曹操所忌,被杀。祢衡因为不为曹操所用,不妥协,被杀。孔融因为恃才傲物,批评和讽刺曹操,被杀。更荒谬的是这个主张不忠不孝而惟才是用的曹操,他杀孔融的借口是因为孔融的「不孝」。司马氏取了曹家天下以后,改魏来晋,杀害知识分子的传统依然沿袭。司马懿杀竹林七贤的嵇康,大帽子是因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以及嵇康的朋友吕安的「不孝」,因自己的朋友不孝而连累被杀头的,嵇康恐怕是第一个牺牲品。即使是「宽容大度」的宰相谢安,也因为裴启所著的《语林》书中说了谢安几句,谢安一生气就下令禁毁这部书(以记谢安之事不实,为安所诋,书遂废)。
因为在魏晋的时代,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被统治当局所忌所恨进而所杀,所以使得知识分子有的投身宫廷,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以讨好当局,成为文学上的弄臣。有的装讽卖傻、喝酒服药(吃一种叫五石散的矿物),结果弄得脾气很坏,性暴如火,甚至发疯,是当时的狂士。有的为了反对当时虚伪的礼教,追求个人的自由,或炼丹寻仙,或清谈玄理,或采菊东篱……此就是当时的名士、隐士。魏晋的知识分子,是以清高、简易、明敏、俊秀、优雅作为人物鉴赏和评论的基准,但是除了真正的高逸之士以外,也影响到当时和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他们寻求清高,却流于孤僻,简易流于倨傲,明敏流于放纵,造成了许多假名士和假隐士。
号称、[以孝道治天下]的魏晋,和动不动就以[不孝]为罪名杀害知识分子的魏晋时代,当时的统治阶级都是极其奢侈豪华的,是一个由皇室联络贵族及家族所组成的一个腐败的政权。西晋的武帝,后宫美女有一万多名,每天晚上驾着羊车巡行后宫,羊车所停的宫女门前,即是当夜宿泊的地方。孝武帝是个不知驴子为何物的笨蛋(武帝未尝见驴,谢太博问日: [陛下想其形当何所似?]孝武掩口笑云: [正当似猪。]《续谈助》四),惠帝听说有人饿死,吃惊地说:[怎么不给他们吃肉羹?]
皇帝如此,豪门贵族又是怎样呢?从《石祟宴客》的记事,可见一斑: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日:[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世说新语卷下·汰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