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1949-195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0104
  • 作      者:
    吴承明,董志凯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董志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新中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就恢复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水平。那三年是值得纪念的历史,也是值得仔细分析研究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编写,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1949~1952年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一本具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18世纪起,中国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纷纷到地广人稀的地区去拓荒和开发。黄河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在秦汉时为43%,到明末清初时为14%,1949年已降为6%;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清末民初时为40%,到1949年下降到19%。河南省森林覆盖率1700年约6.3%,到清朝道光年间降至约2%①。森林覆盖率的减少,既严重减弱了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又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加速了气候干旱化、土壤沙化的进程,还使江河中下游向来并不发达的水利系统因泥沙不断淤塞而削弱了蓄水泄洪的能力。黄河中上游地区每年流失泥土16亿吨,大量淤沙积存河底,下游河床越抬越高,逐渐变成了一条地上悬河,河床远远高出周围的居民区。据文物考古勘探,千余年来,黄河泥沙已无情地淹没包括开封(北宋国都)、大梁、汴梁、汴州、东京、东都、开封府(明末)等7座城市固。注入长江的泥沙也有“石水斗泥”之称,即泥沙占了河水流量的1/10。沿江湖泊是天然泄洪、蓄洪区,对于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有重大作用。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容积减少。长江流域水患越来越频繁的根本原因也是流域生态安全体系的人为破坏。“八百里洞庭”原有水面6000平方公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从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仅在1825-1905年的80年间,洞庭湖水面便缩小了近1500平方公里,到1949年减至4350平方公里。水路被阻,江河决堤也就时常发生。与此相仿,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逐渐由干流向支流、由平地向山地展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体系也在这“人与水争地”、“人与山争地”的无休止、无节制的开发过程中,无声无息地遭受着破坏。1931年和1935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分别为28.5万人和1000万人,死亡人口分别为14.5万人和14.2万人④。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章资源环境
第二章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第三章解放区的经济
第二编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四章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六章国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八章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的确立
第三编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举措
第九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大经济举措
第十章财经工作的统一与调整
第十一章调整工商业
第十二章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
第十三章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
第四编基础设施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四章基础设施的恢复和建设
第十五章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六章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七章区域经济恢复概况
第五编内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八章国内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九章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第六编财政、金融与投资
第二十章财政、税收及其管理
第二十一章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固定资产投资
第七编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
第二十三章劳动就业和劳保福利
第二十四章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恢复的总体分析
要事年表
统计表目录
《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丛书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