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market, state, and the world economy, 1929-193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60297
  • 作      者:
    (日)城山智子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白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佃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展开
内容介绍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展开
精彩书摘
  陷入困境的银行也请求政府支持。1935年6月,三家最大的私营银行,宁波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由于不能兑现钞票,每家都从政府那里得到了500万元的借款。政府将每家银行的负责人都替换为自己人。
  对金融系统的改组来说,1935年6月是一个转折点。据当时关于中国经济的权威出版物《金融与商业》指出,较之以前,钱庄和银行在运作上同政府的联系更多,彼此间的业务往来也更为密切。为防止整个金融系统崩溃,政府为陷入困难的银行注入资金,显然,政府对经济已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金融危机是由银价上涨引起的,政府对金融部门的干预只是小修小补。为了克服危机,政府必须要处理被证明是非常棘手的银本位问题。
  小结
  这场危机表明,中国在国际银价下跌中显得十分脆弱。信贷的萎缩、资金高度向城市银行集中、资本的国际流动都是对困境的理性反应。只要人们试图通过利用国内外白银的自由交易来减少损失,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就不会终止。
  当通货紧缩的压力增加时,通货膨胀时期形成的信贷关系就无法继续维持。但是又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制止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
展开
目录
译者的话导论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本书结构上卷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中国的银本位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小结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棉纺业
缫丝业小结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债务与公司管理
小结下卷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第四章 农村崩溃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小结

第五章 工业萧条
缫丝业
棉纺业小结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小结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从大萧条中复苏小结2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查
缫丝业的复苏
棉纺业的复苏
农村金融的重建
小结结论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与世界经济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