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br> 导论<br> 第一节 研究对象、方法与路径<br> 一、问题的提出<br> 二、概念的界定<br>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br> 第二节 文献回顾<br> 一、有关中国近代合作化问题的研究<br> 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对合作制度的研究<br> 第一章 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西方渊源<br> 第一节 近代合作制度在西欧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br> 一、近代西欧合作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br> 二、近代西欧合作制度产生的思想背景<br> 第二节 近代合作制度在英国形成的思想历程<br> 一、欧文的合作制度思想与实践<br> 二、威廉·金与布莱屯合作制度<br> 三、罗虚戴尔合作制度:“个人主义的反动”<br> 四、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倡导个人主义结社<br> 第三节 罗虚戴尔合作制度在法国的“科学化”<br> 一、“法国合作思想之父”:朗吉与傅立叶<br> 二、尼墨学派、季特与“自然界公律”<br> 第四节 德国的信用合作思想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由来<br> 一、德国两派对立的信用合作思想及运动<br> 二、拉萨尔与“国家社会主义”<br> 第五节 丹麦农业合作成功的思想要素<br> 一、合作运动——落后农业国丹麦的工业化道路<br> 二、丹麦合作运动成功的思想经验<br>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度思想<br>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制度思想<br> 二、列宁的合作制度思想<br> 三、斯大林的合作制度思想<br> 第七节 世界近代合作运动的一般趋势<br> 第二章 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早期形态<br> 第一节 “五四”前后中国的合作思潮<br> 一、西方合作制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背景<br> 二、西方合作制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br> 第二节 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初步形成<br> 一、中国早期的合作思想流派<br> 二、民族主义:中国早期合作制度思想的共同指向<br> 三、中国旱期合作制度思想的农村定位¨<br> 四、中国早期合作制度思想的“国家化”<br> 第三节 华洋义赈会树立中国早期合作制度的典范<br> 一、章 元善与华洋义赈会合作事业的结缘<br> 二、于树德与《信用合作社经营论》<br> 三、“渐进”、“引动”的合作制度思想的确立<br> 四、华洋义赈会合作事业的典范意义及其局限<br> 第三章 政府指导型合作制度思想的确立<br> 第一节 近代中国合作运动的“国家化”<br> 一、1930年代前后中国合作运动的“国家化”<br> 二、合作制度的“过度供给”:农民“不动”的合作运动<br> 第二节 多元思想下的合作制度模式抉择<br> 一、华洋义赈会合作制度模式在灾区的救急援用与扩展<br> 二、攻占“中央苏区”的土地合作化计划与实践<br> 三、乡建团体的合作制度模式<br> 四、商业银行的合作制度模式<br> 第三节 政府指导型合作制度思想的确立<br> 一、1930年代初期思想界对政府介入合作运动的二元主张<br> 二、政府指导型合作制度思想的确立<br> 第四节 建立合作金融制度的理论与实践<br> 一、“望赈如望岁”:合作运动“国家化”的金融困窘<br> 二、国家的企图:商业金融填补国家金融缺位<br> 三、建立合作金融制度的理论与实践<br> 第五节 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本位合作制度的争议<br> 一、国内合作思想流派之间的“主义”之争<br> 二、中国本位合作制度的争论<br> 三、管制还是竞争:中国本位合作制度争论的实质问题<br> 第四章 政府强制型合作制度思想的兴起<br> 第一节 战时合作制度思想的转向与结构调整<br> 一、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经济政策与合作行政的调整<br> 二、章 元善对自由合作制度思想的困守与终结<br> 三、寿勉成与“民主集权”经济制度论<br> 四、调整合作制度结构的思想与实践<br> 五、工业合作运动兴起的由来<br> 第二节 强制型合作制度思想的形成<br> 一、新县制下强制型合作制度思想的确立<br> 二、新县制“合作事业三年计划”所体现的冒进倾向<br> 第三节 建立合作供销制度的理论与实践<br> 一、创立合作供销制度的起因及思想来源<br> 二、合作供销制度预期目标落空的原因分析<br> 第四节 建立中央合作金融制度的构想<br> 一、战时合作金融制度的演变与农贷“防区制”<br> 二、建立中央合作金融制度的争议<br> 第五节 强制型合作制度的实践效果<br> 一、强制型合作制度的产权制度及其绩效分析<br> 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合作运动的历史作用<br> 第五章 “民主化、企业化、社会化”的合作制度革新思想的提出<br> 第一节 “民主化、企业化、社会化”改革方针的提出<br> 一、国民政府的战后经济重建政策<br> 二、“民主化、企业化、社会化”的合作制度革新思想的提出<br> 三、再一次思想“冒进”:“全国合作事业五年计划”<br> 四、寿勉成的根本性转变:倡导自由合作制度<br> 第二节 经济改革背景下重建中国本位合作制度的争议<br> 一、1947年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br> 二、于树德与“民营企业合作化实施方案”<br> 三、重建中国本位合作制度的争论<br> 四、“到新合作运动之路”<br> 第三节 土地改革争论中的土地合作化思想<br> 一、土地改革争论中的土地合作化思想<br> 二、土地合作化的实践<br> 第四节 合作制度革新思想与国民政府相关政策的冲突<br> 一、修改合作社法事件<br> 二、“民主经济的逆流”风波<br> 三、农贷“防区制”的再演<br> 四、合作社最后的流变:国民政府对人民“竭泽而渔”的工具<br> 第六章 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制度思想<br> 第一节 抗战前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制度思想探索<br> 一、中国共产党合作制度思想的开端<br> 二、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制度思想<br> 第二节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制度思想<br> 一、抗战时期边区合作运动的进程<br> 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合作制度思想<br>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新民主主义的合作制度思想<br> 一、中共主要领导人对合作经济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构成中的定位<br> 二、推行合作制度问题的争论<br> 三、解放区的合作制度实践<br> 四、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合作制度思想的演进特征<br> 第七章 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总考察<br> 第一节 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总特征<br> 一、民族利益导向下多元合作制度思想的并存<br> 二、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超越性<br> 三、国民政府“急则治标”的合作制度政策思想<br> 第二节 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现实价值<br> 一、推进当前农村合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br> 二、近代中国合作制度思想的现实影响<br> 参考文献
展开